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9 21:30:11
文丨谭圣林
国庆中秋,双节临门,家国喜事连连。
回到老家,参加三叔三婶家孙儿即堂弟儿子堂侄的婚礼,良辰吉日早在几个月前就已敲定。整个家族四代人,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在广州深圳打工创业的,在市里读高中读大学的,在机关单位上班或是开门面做生意的,在家留守养狗饲鸡种菜打点字牌麻将的,一一如期而至。开着小汽车的,搭一车老老小小,骑着电动车的,跟着大娃小娃。沿着稻田菜地边的乡道,走进大红气拱门,大家久别重逢,发烟,倒茶,端凳,寒暄。上班的忙碌,赚钱的奔波,读书的内卷,外面市场的变数,本地人事的瓜葛,都是有料有感的不老话题。
户门,房门,厨房门,披上大红的对联,字样不再是老书生四平八稳的风格,是读过大学在书法比赛中得过奖的后生子落笔行云的。婚礼总管、提调、司仪、理客、接亲、打杂的,列个清单张贴上墙,所有帮忙的,提前一天到位,逐一有序做事,丝毫不乱分寸。
吃的方面保留了传统的做法,又与时俱进有了讲究。茶点,依然是油炸馓子、兰花根、豆饼和瓜子花生联盟唱主角,堆叠装盘,层层喷香,嘎嘣脆,增加了冬枣葡萄圣女果,解腻清润。
酒席不改十碗荤的重头菜,头碗爆炒十样锦用烟笋肉丸打底,四方坨扣肉软烂晃动着霸气上桌,油炸鱼块拌芝麻辣椒粉开胃口,红辣椒爆炒山羊肉够劲爆,这几大硬菜,是面子菜,是体现实力和态度的招牌菜。不过老样范加码了新三样,玉米排骨清汤,清炒自家种的有机蔬菜,加上面点,以前老观念里是小菜汤水不上桌,如今个个都晓得,荤素搭配才舒爽。
这些易化易碎的海碗大盘,对远离老家多年的我来说,是时常惦记的家乡味,如今吃一回都得碰机遇,入口,吃出了年少时大快朵颐的饕餮感觉。
堂弟退役回来,一直没闲着,当了村里的领衔人,建了新屋,今又迎进儿媳,添孙辈指日可待。住在挨墙老屋里的三叔三婶,恰逢喜事打起精神,坐在老木板门边,与前来贺喜的客人打招呼。
只是我发现,三叔明显瘦了,脸上看得见的,几乎全是骨架轮廓,说话寥寥几句,已是气力长短不顺,几次想站起来与客人近距离拉拉家常,却又吃力地坐下。起身上厕所,经过屋檐下时,得扶着墙走碎步,仿佛一粒沙一片叶都可以难倒他。三婶也牙落漏风,脑子反应慢半拍,当年走路起风、讲话声音翻过墙的气势荡然无存,甚至连我们几个侄辈的名字都搞混了。
堂弟告诉我,三叔三婶年近八十,这几年体力直线下降。三叔年轻时做木匠,有活做就吃百家饭,不舍昼夜,没活空档期时常饿百里路,吃山上果,喝沟里水,肝胃淘空了。早几天胃出血,在市医院治疗,考虑到家有喜事,做长辈的不能缺席扫兴,霸蛮扯了吊针赶回来。
回望过去,吃尽大包小包大瓶小瓶的中药西药,一肚子的苦水,医不好入骨的着凉和炎凉。
堂弟一边说着,一边装了两碗糊糊样的粥,夹了几小块炖烂的肉块,端给两老吃着养养胃。我想,若干年前,屋里衣食残缺,三叔三婶养大两个孩子,也是这样子一碗一勺倾尽全力的。而其实,所有做父母的,都是为子女为家庭透支一生,他们老将日落时,最需要的是孩子般的回馈。所谓“返老还童”,应该增加一条这个维度的释义。
接亲礼仪大为简化,主打一个不折腾。敲锣打鼓的老班子和播放流行歌曲的高音喇叭省去了,大家不再乐意喧哗和嘈杂。岀亲接亲迎宾,开席上菜散席,均以鸣炮拉响气氛。来喝喜酒的上亲,不再担谷抬酒提篮,一律贺喜红包搞定。一长溜队伍抬嫁妆的压路活免掉了,新置办的家具家电床上用品,早已提前在新房落定。扎花车队只接新人新亲,甚至双方进门的鲜肉鸡蛋米粉大汤碗,也免了,蒸煮炒炸美食不停,浪费大可不必。
不过,新人双双叩拜老祖宗牌位,向父母行鞠躬礼,是不能免的,这代表着两门家风的延续与融合。进门长者打拱手,入席由四叔担任司仪,高呼祝酒词,恭请新亲和娘舅上坐,新人逐桌碰杯致谢,这些是必须有的。虽说是规训式的、程式化的礼节,却在众人心中留下此情此景的见证,举手之间,体现彼此诚意和敬意的互动。
拍照拍视频的,那就随意尽兴,专业的长枪大炮跟拍,业余的随手随处抓拍,发圈发群,秒时昭告,开心乐呵。
举杯,亦是托举。祝福,亦是托付。此酒醇香,沉淀前人的内存。下一轮酒有后劲几何,需要后人的智慧酝酿。日子不一定要大富大贵,衣食无忧已是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一定轰轰烈烈,淡定自如其实难能可贵。未来不一定可期可遇,不埋怨不嫌弃是最稳当的加油。
一场婚礼,完成当家人角色的交接。耕作拓荒,秋收冬藏,夯实家业家底,守住家园家风,为家谱为一方添上一页清辉一枝独秀,是最接地气的烟火赓续。
望着三叔三婶在满屋的老小面前强打笑颜,我猛然想起,父辈这一代人六兄妹,的的确确已经老了。所谓七老八十,是一种春去秋来自然规律的老,一种亲情力量无法扳转的生理性衰老,牙齿空,头发稀,耳朵背,眼睛缺光,言行木讷,手皮如树皮,无力却又发抖,说话难免前言不搭后语,吃饭难免掉菜流口水,怕冷,怕热,最怕深夜里的孤独。虽说可享含饴弄孙之乐,但在体力逐日减持下,吃香喝辣对他们都是消受不了的错位福利。
他们不求此生闻达于世,只愿岁月静好,新竹高于旧竹枝,后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将积攒了一生的存款、规矩、祝福和未竟之旅,托付给接力的下一辈人。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唯愿堂侄侄媳,以及这个年龄的一代后浪,赶超前浪沧浪,岀色出彩,再添新丁,让老人在递减的时光余额清零之前,开门可见老树发新芽。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