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9 11:59: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9日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华德超 陆雨薇 陈曙霞)近日,在衡阳县西渡镇咸中亭村的临时棉花收购点,棉农们驾驶三轮车,推着小板车,满载新棉,来到收购点。衡阳安合农业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棉花过磅称重、登记信息、装车运输,秩序井然。
“今年棉花获得好收成,朵朵棉花成为‘致富花’。”村民刘贤华种植了4亩多田棉花,产新棉500多斤。老人数着手里的钞票,喜上眉梢。
这几年,衡阳县免费发放优质棉种、推广轻简化栽培模式,聘请安合农业作为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指导棉农做好棉田管理,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衡阳市土地条件好,水资源、热量、降水量丰富,光照充足,光热资源在棉花生产季节配合较好,棉花成为衡阳市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了“南有衡阳、北有安乡”的湖南棉花高产创建典型。
农民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晾晒新棉
晨光中,常宁市白沙镇光荣村棉花基地,雪白的棉朵缀满枝头。数十名村民弯腰穿梭于田间,双手飞快地将雪白的棉桃摘入袋中。光荣村通过科学规划管控区土地用途,盘活了土地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提升。今年,该村棉花总产量突破60万斤,棉田亩均收益600元左右。
走进蓬塘乡官水村棉花基地,宽阔平整的绿色田地里,白茸茸的棉花破壳而出,一团团、一簇簇层层叠叠,沐浴在阳光下,靓丽多姿。一大早,20多名村民背着背篓,穿梭在地里忙着采摘棉花,一上午收摘了800多斤。
官水村常年光照和水源充足,适合棉花生长。该村通过“产业+农户”的模式,发展棉花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基地负责人龙昭军说,“今年风调雨顺,棉花长势良好。政府提供种子、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收购,棉农放心省心。”
去年以来,常宁市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在全市严格管控区推广棉花种植,落实以奖代补、贷款优惠、保险、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等惠农措施,提高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目前,该市已带领1100余户棉农实现产业增收,成功入选全省棉花大县和严格管控区种植棉花示范县。
责编:陈鸿飞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