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超秋月夜丨别在中秋月明时

    2025-10-07 20:42:57

叶正尹

院子里的桂花,香得盛大而又寂静。那香气是黏稠的,一团一团,凝在微凉的空气里,推不开,也散不掉。我靠在门框上,看着母亲在灯影里,为我收拾行李。她的手是枯瘦的,将我的衬衫叠了又叠,压了又压,仿佛要把那衣上的每一丝褶皱都抚平,把她所有的叮咛都压实了,塞进这方寸的箱笼里。

父亲是不大说话的,只蹲在廊下的阴影里,就着一盏昏黄的灯,默默地磨着一把镰刀。他用粗粝的拇指,一遍遍拭过那早已雪亮的刀刃,磨石与铁器摩擦的沙沙声,又轻又缓,填满了院里的寂静。偶尔,他抬起头,望一望天,又很快地低下去。我知道,他想说的,都哽在喉咙里了;那沙沙的声响,便是他无声的叹息了。

昨日中秋的圆月,还清清亮亮地挂在心上。一大家人围坐在老槐树下,桌上的瓜果、月饼,堆得宛如一座小小的山。孩子们的欢笑声,恰似檐角的风铃,脆生生的,碰得满院子叮当响。那月亮,真是饱满得仿若个梦,温润的光,水一般地泻下来,将屋瓦、庭院、每个人的眉眼,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银边。那时候,觉得这圆满是可以握在手里的,是可以地久天长的。

可节日的盛宴,终究是要散的。一夜之间,那圆满便被掰开了,揉碎了。热闹像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满院的清寂,与这蚀人梦境的桂香。

母亲终于收拾妥当了,她直起身,用手捶了捶腰,走过来。她什么也没说,只伸出手,替我理了理本就平整的衣领。她的指尖有些凉,碰到我的脖颈,我忍不住微微一颤。这一颤里,藏了多少不忍言说的离愁。便有一句关于明月的古诗,不请自来,轻轻叩击在心扉之上。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是啊,月亮,你本是无情之物,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显得这般圆满,这般皎洁?我晓得这念头是毫无来由的,是人在离愁最深时惯有的迁怒,可偏偏就是这样想了。你是在用你的圆满,来映照人间的缺憾么?这真是一种温柔的残酷了。

终究是到了时辰。我提起箱子,觉得那箱子有千斤重。父亲也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只沉沉地说了一句:“路上小心。”我点点头,不敢回头,只怕一回头,看见他们倚在门边的身影,那强筑起来的堤坝,便要顷刻崩塌了。

车,就停在村口的打谷场边。去往村口这一段路,我想自己走。

我拖着行李箱,轮子在青石板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在这静寂的夜里,传得老远。我走上了村外的小路。露水已经下来了,脚边的草叶上,湿漉漉的,泛着月亮清冷的光。回头望去,村庄静静地卧在月光里,宛若一幅安睡在远古梦里的画。我家的那扇窗,还亮着灯,暖暖的一点黄,在无边的银辉里,固执地温暖着。

我抬起头,月亮依旧跟着我,不言不语。只是,我忽然觉得,它不再像昨夜那般圆满无缺了。它的边缘,似乎蒙上了一层极淡极淡的寒霜,光也是清冽的,带着别意。风过处,路旁的草叶簌簌地响,像是在替我应答。这月光,照着我的背影,也照着所有游子的背影。原来从古至今,这轮明月所送别的,不只是我,更是每一个在团圆之后、不得不独自上路的天涯客。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