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攸州歌盛世、银龄生辉映丹心——攸县老干部(老年)大学“双节”文艺晚会精彩上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6 11:24: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6日讯(通讯员 刘和云)一轮明月悬于攸州夜空,清辉遍洒处,是万盏灯火里的家国深情。10月5日晚,攸州公园文化广场流光织锦、人声如潮,由中共攸县县委,攸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攸县县委宣传部,攸县文旅广体新局承办,演出单位是攸县老干部(老年)大学,现场汇聚县,乡镇(街道)、各级领导、嘉宾、媒体记者和近万名观众,共赴一场名为“众望攸归·月满华章”的双节之约。这场由300余名银龄学员倾情演绎的文艺晚会,不仅是视听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时光”与“热爱”的哲思——当岁月在鬓角刻下痕迹,总有人用热爱为生命重新着色,让“老去”成为另一种绽放的开始。

卅六载深耕:老年教育是最好的土壤

1989年播下的一粒种子,历经36载风雨,已长成枝繁叶茂的“老年学府”。攸县老干部(老年)大学从最初的几个班级,发展为拥有42个专业班、1860余名学员的综合性校园,20余门课程覆盖政治、歌舞、声乐、合唱、旗袍、文学、太极、营养保健、书画、等领域,年均授课超1000课时。校长朱建设那句“让每一位老同志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恰是对“老年教育本质”的最好诠释:它从不是年龄的边界,而是为生命开辟新场域的土壤。

在这里,75岁的陈阿姨指尖拂过古筝弦,让花甲之年响起青春的韵律;68岁的张大爷举办个人画展,用笔墨证明艺术从无“退休”之日。许多曾以为“人生只剩回忆”的老同志,在此重拾梦想——这正应了那句哲思:时光会带走年轻的容颜,却带不走对生活的向往;而教育,便是让这份向往生根发芽的最好养分。晚会上每一个精彩的节目,都是这片土壤结出的果实,闪耀着“老有所学”的光芒。

数月磨一剑:热爱是克服万难的底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表演者而言,这句俗语更添几分厚重。为了呈现一场“优中选优”的晚会,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下设节目、后勤、舞美等五个工作组,从节目筛选到排练打磨,从舞台搭建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师生的心血。

有人要照顾家中老人,便把排练时间挤在清晨与深夜;有人要接送孙辈,便带着乐谱在接送途中默念旋律;没有报酬,不计得失,从酷暑到金秋,他们用行动诠释:当热爱足够坚定,年龄的限制、生活的琐碎,都成了可以跨越的沟壑。节目组组长徐外平逐节目打磨细节,后勤组组长彭志远保障每一份需求——这份“精益求精”,早已超越了对“一台晚会”的追求,更像是对“人生下半场”的郑重承诺:即便步入晚年,也要以最认真的姿态,对待每一份热爱。

舞台绽芳华:年龄是数字精彩是定义

晚七时,随着民乐合奏《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旋律响起,晚会正式拉开帷幕。42位学员用熟悉的曲调唤醒时代记忆,舞蹈《龙腾盛世》以铿锵鼓点擂响时代强音;歌伴舞《我爱你,亲爱的祖国》里,是跨越年龄的赤子心;古筝合奏《万疆》中,丝弦之音勾勒山河壮阔。

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京派旗袍秀《牡丹颂》将东方韵味揉进步履,时装秀《我行我塑》则打破“老年人不懂时尚”的偏见,让银龄模特走出潮酷态度。台下,观众们举着手机抢拍镜头,有人架起“长枪短炮”记录精彩,一对老夫妻给远在香港的女儿发去视频:“妹叽,这些都是咱家乡老人演的!”女儿的回复满是骄傲:“家乡人真棒,一定要好好收藏!”

欢呼声、掌声、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此刻无人在意表演者的年龄——因为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年龄只是一串数字,精彩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己定义的。就像月亮不会因盈亏改变本质的明亮,生命也不会因岁月流逝失去绽放的力量。

情怀映初心:坚守是岁月最暖的底色

晚会最动人的,从不是华丽的舞台,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深情”。艺术团罗茂秋、刘爱娇夫妇演绎的花鼓戏《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戏里是同志间的肝胆相照,戏外是夫妻俩相濡以沫的人生,艺术与生活在此刻重叠,成了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我爱你中国》,《祖国万岁》、沁人肺腑的歌声,点燃着人们爱党、爱祖国的激情。让人人都怀抱着幸福的阳光,在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中,瑜伽表演者的柔姿与书画创作相映成趣:彭文明老师的书法苍劲有力,笔锋里藏着对家国的赤诚;谢林老师的画作意境深远,水墨间晕染着对山河的热爱。当两种艺术形式碰撞出火花,我们看到:爱国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份热爱、每一次创作的初心。

文学研讨系学员朗诵的《致敬最可爱的人》,是朱建设校长为师生量身创作的作品。“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朗诵者刘大姐的哽咽,说出了所有学员的心声——这份“感动”,源于他们在晚年找到的“价值感”:原来人生从没有“终点”,只要心怀热爱、坚守初心,每一个阶段都能成为新的起点。

续写新篇章:老有所为是最美的夕阳

晚会在《当那一天来临》的雄壮歌声中落下帷幕,但银龄学子的“人生华章”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校长朱建设说:“这既是向县委县政府交上的答卷,更是对学校成果的检验,未来我们要让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这份“承诺”正在变为现实:动态班团年均参与公益演出40余场,把歌声与欢笑送到城乡角落;书法班学员每年为群众书写春联超千幅,用笔墨传递年味与温暖;摄影班学员用镜头记录攸县的发展变迁,让家乡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见。他们不再是“被照顾的群体”,而是传播正能量的“银色风景线”——这恰是“老有所为”的真谛:岁月会让我们老去,但只要愿意发光,就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夕阳”,为社会注入温暖的力量。

月落攸州,晚会的余韵仍在回荡。这场晚会早已超越了“文艺表演”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一群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坚守,也照见了一个真理:时光从不是生命的敌人,而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而热爱、教育与坚守,则是让生命在每一个阶段都能绽放精彩的密钥。攸县老干部(老年)大学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银龄学子的精彩,永远闪耀着光茫。

责编:张永琼

一审:张永琼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