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⑥|陈凯:让民族团结幸福之花绽放在每个校园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6 08:27:02

陈凯,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74年8月出生,湖南省吉首市人,现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他始终把办好教体事业,促进民族大团结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用教育初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以满腔热忱谱写了新时代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先后荣获湘西自治州成立50周年州庆工作三等奖、2007年度全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24年盛夏,吉首市丹青镇中心小学的苗鼓声穿透晨雾。陈凯与师生们围坐在百年大树下,倾听苗族老人吟唱悠扬的苗歌。当老人用双手展示五彩斑斓的苗绣时,他俯身细看纹样。那一刻,教育的真谛在他心中愈发清晰:民族文化传承不是标本陈列,而是要让每个孩子触摸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这场即兴的“大树下的课堂”,拉开了吉首市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序幕。2024年以来,陈凯先后走遍吉首市42所中小学校,精心为每所学校“把脉”。指导吉首市乾城小学设计文化长廊,将乾州古城墙砖拓片与苗族银饰纹样相映成趣,土家吊脚楼模型旁摆放着学生制作的蜡染作品;在吉首市马颈坳小学,将教室走廊改造成“流动博物馆”,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小讲解员”,用稚嫩的童声讲述着各民族的历史渊源。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陈凯带领教师研发的50多节民族文化精品课,让课堂变成文化交融的舞台:数学老师用苗族银饰锻造工艺讲解几何美学,音乐教师将土家族咚咚喹与西洋管乐融合创作新曲。当学生们在研学中走进德夯苗寨,亲手摘下一片片黄金茶时,不禁感慨:“原来我们喝的不只是茶,是千年传承的生活智慧。”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陈凯带领驻村工作队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为村民上课,提升其普及率和应用水平,进而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学校打造特色推普周活动品牌,每年开展语言艺术活动15场次以上,全市所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达标率均为100%。

破局突围,筑造教育振兴高地

“孩子上学的事耽误不得!”2024年8月深夜,陈凯连夜走访17户大兴寨库区移民家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家长诉求。回去后,陈凯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将大兴寨库区移民子女纳入城区入学优抚对象,并为库区移民子女入学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入学办理流程,减少家长跑动次数。165名库区移民子女在新学校开学典礼上齐唱《歌唱祖国》,晨光柔和地照在孩子们幸福的脸庞上。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陈凯团结带领全市教育工作者实施“123”振兴计划:以优质均衡为核心,实施“布局优化、体教融合”双轮驱动,推进师资能力培训提优、学生心智体质提升、校园实质安全提质“三大工程”。近年来,10多亿元教育投入化作巍巍教学楼拔地而起,12所新改扩建学校和18所新设公办园如珍珠般镶嵌在崇山峻岭间,4万多个新增学位托举起万千家庭的希望。

在吉首市矮寨中学,陈凯力推的“云端课堂”打破地域藩篱,通过5G技术,让大山里的孩子与吉首市区的名师实时互动。当孩子们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机器人编程课时,眼睛亮得像星星:“原来我们和城里孩子上的课一样酷!”

匠心筑梦,淬炼铸魂育人体系

在吉首市乾元小学的陶艺工坊里,陈凯鼓励学生:“教育如同制陶,既要有塑形的坚守,更要有包容的智慧。”这种理念贯穿于他的育人实践中:将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让劳动教育融合非遗传承,用“行走的党史课”串联红色地标。当学生们在花垣县十八洞、永顺县芙蓉镇和龙山县里耶镇参加研学时,他们感悟了湘西历史巨变,读懂了《溪州铜柱记》和里耶秦简历史厚度,深深体会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深刻内涵。

在吉首市教育质量提升攻坚战中,他推动“课堂革命”,打破传统桎梏:语文课上演《边城》情景剧,地理课开展峒河生态科考,体育课变身高脚竞速竞技场……2024年高考,吉首市综合评价跻身全州前列,吉首市第一中学位列全州第一梯队。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陈凯倡导育人模式的成功实践,让更多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同心共绘,续写民族团结新篇

在吉首市教育成果展上,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先后建成6所市级民族文化特色校,5所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开展民族文化研学超10万人次。但更动人的,是学校民族文化宣传栏的一个个“心愿”——苗族阿婆龙玉梅写着“想再看一次陈局长教我们打苗鼓”,土家族男孩张浩宇画着“和老师同学去北京看升旗”……

如今的美丽州府、魅力吉首,教育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最美注脚。当大兴寨库区的移民子女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诵读课文,当苗歌与汉韵在校园文化节上交织回响,当研学队伍沿着民族文化特色线路探寻初心时,陈凯仍在为新的目标奔波:他要让优质教育资源像山泉水般滋润每个角落。

从土家织锦的经纬之间,到土家苗寨里的琅琅书声里,陈凯用赤诚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播撒的是民族团结的种子,培育的是民族复兴的栋梁。正如武陵山巅的杜鹃花年年绽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也将在湘西这块神奇和瑰丽的土地上一直延续。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