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4 08:01:23
【编者按】近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表彰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表彰50个模范集体、70名模范个人。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有8个集体、10名个人荣膺以上荣誉。即日起,新湖南客户端推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录”系列报道,深入挖掘模范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展现其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永顺县芙蓉镇河畔社区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芙蓉古镇核心区域,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下辖3个居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1873人,外来常住人口1370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89%。近年来,社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基层治理创新+共同富裕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探索出“文旅赋能、治理增效、民族共荣”的特色发展路径。先后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社区、全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社区等荣誉。
民族共融:搭建交往平台,深化文化认同
社区充分发挥景区窗口优势,打造“三个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文旅融合平台。依托五里石板街、溪州铜柱、芙蓉镇大瀑布、悬崖土家吊脚楼群等民族文化地标,联合景区举办“土家舍巴节” “土家风情晚会” 过土家年、六月六等活动,展示土家族原生态的《哭嫁歌》《打溜子》,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6万人次,成为民族文化展示窗口。搭建民生共享平台。建成湘西首个“5元公益食堂”,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外来创业者提供平价餐饮服务,日均服务300人次。设立“民情民意收集站”,社区干部与各族居民“同吃一锅饭、共话一家亲”,去年来解决各族群众急难问题200余件。搭建创业互助平台。针对辖区内108家民族工艺品店、45家餐饮门店经营者,组建“创业联盟”,配合开展土家织锦、蜡染技艺培训20余场,培育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12名。2024年新增民宿创业项目8个,带动各族就业200余人。
民族共治:创新治理模式,化解矛盾纠纷
社区构建“枫桥经验+民族特色”治理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实施三长联动机制。推行“片长+组长+邻长”三级网格管理,形成“片长统筹、组长包片负责、邻长驻点服务”的立体化管理格局。精选50名懂政策、善善沟通的“枫桥式”志愿者组建服务队,通过“每日巡、定期访、随手调”工作法,将纠纷排查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近年来化解涉旅纠纷、邻里矛盾等30余件,其中涉外纠纷6件。实施公约共守机制。按民主程序修订《居民公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高价彩礼”等纳入条款。2024年通过公约协商化解婚恋纠纷、商铺占道等矛盾8起,推动形成“纠纷化解在早、矛盾处置在小”的自治格局。社区居民李某运用公约条款,成功劝说表妹放弃30万元彩礼要求,促成简朴婚礼新风尚。实施多元解纷机制。联合芙蓉法庭、镇司法所成立“红石榴调解室”,采用“1+5+N”(“1”指景区调解室负责人,“5”指市监所、派出所、司法所、特邀调解员、法庭,“N”指消协、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调解组织)工作模式。2024年化解张某某房屋损害赔偿纠纷,促成140万元赔偿协议履行,避免群体性事件。
民族共富:优化服务供给,激发经济活力
社区以民族团结助推共同富裕,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推行产业赋能行动。打造“民宿+非遗”产业链,96家民宿中80%由少数民族经营,带动莓茶、腊味等土特产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联合8家拥军企业推出优惠政策,惠及退役军人等各族群体。推行服务提质行动。聚焦旅游配套与民生需求双提升,创新打造“房车游客服务站”,集成民族特色餐饮体验、智慧停车充电、文旅咨询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游客综合满意度提升至98%。全年实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48人次,为本科录取学子发放奖学金,向70周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高龄补贴,2025年集体经济全额承担全体社区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行文化共建行动。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写入社区发展规划,组建30人环保志愿队,整治河道、古街环境问题47处。实施“古建筑修复计划”,修复吊脚楼12栋,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双赢。
河畔社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实现“矛盾少、产业兴、民族亲”的治理目标。未来,社区将继续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特色之路,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暖服务,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河畔力量。
责编:李菁菁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