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21:05:32
文丨岳慧杰
临近中秋,女儿的学校为了培养孩子们亲自动手的能力,特意组织了一场“我和妈妈(或爸爸)一起做月饼”的亲子活动。活动只需缴纳一点点象征性的费用,其余诸如烤箱、面粉、食用油、馅料等一些食材,都由学校免费提供。
说实话,“亲自做月饼的活动”是学校为了培养女儿亲自动手的能力,但好像也是为了训练我亲自动手的能力。平时,我也只是偶尔在家里给家人包包饺子,蒸蒸包子。做月饼,我可绝对是第一次,颇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儿。但本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原则,我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和女儿一起“攻下这座堡垒”。
“我们首先要把月饼皮摊开压匀,就好像我们平时包包子饺子那样。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摊好皮后我们还要在皮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橄榄油,这样做出来的月饼就是金黄色的了。”面对我们这群“小白”——大多数的小孩和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做月饼的,好在学校还特地请了一位面点师在旁给我们悉心地教授指导。
“妈妈,妈妈,我喜欢吃豆沙馅的,我们多放点豆沙才好吃。”说着,女儿就用小手又在木箱里抓了一把豆沙粉,放在了月饼皮上。“宝贝,小孩子不能吃太甜的东西。再说了,月饼皮就那么大,如果馅多了就容易裂开,就做不好月饼了。就像……”话到了嘴边,我突然就停住了:因为我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
“就像我们的心里就那么点地方,搁不了太多的事情,要不然就爆炸了。”母亲笑着对我说。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母亲总会准备一些花生仁、黑芝麻、白砂糖等家里一些简单的食材,亲自给我们做月饼。那时候,中秋节一大早,母亲就一个人早早地来到厨房,和面、擀皮、包馅。家里没有现成的做月饼的模具,母亲就用自家做饭的勺子充当,所以母亲做的月饼外形虽然不好看,但口感特别好吃:两个字,香甜……等到了晚上,母亲把放置一天的月饼,放进盘里,端到院子的那棵桂花树旁边的石桌上。彼时,天上悬着一轮明月,地下温馨的一家四口,我、哥、爸和妈。偶尔,还会有缕缕桂花的清香,伴着微风悄悄地飘送过来。
“妈妈,你在想什么呀?我们快点把月饼放在模具里,其他的小朋友把月饼都放进烤箱了。”女儿的话一下子打断了我的思绪。“好,好的,妈妈快点。”我急忙把包好的月饼胚子放进模具压型,然后马上放进烘烤箱烤制。因为学校还规定,每个学生做出的月饼,最后还要评比谁做的多做得好。获胜的小朋友还会有小小的奖励。看着女儿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也不禁嘴角轻轻上扬:很多时候,我们参加孩子的亲子活动,表面上似乎是我们家长在陪着孩子在玩,可实际上,也许是孩子给了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再做一次孩子玩耍的机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是儿时母亲给我们做月饼,还是今天我和女儿一起学做月饼,都只是我们对现在生活的一种热爱,对传统节日的一种继承,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中秋节的月饼,无论是亲自制作还是细细品尝,都是对中秋最起码的尊重。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