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岳州军远征之后,“伪球迷”终于读懂了湘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1 22:07: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金贵 赵芸 唐清 彭正阳

湘超联赛已战罢三轮。岳阳队经历了两场主场作战,以及一场客场作战。

上周六,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一行7人,身着蓝色岳州军球迷服,和近千名岳阳球迷一道,踏上了前往衡阳的客场征程。

身处异乡的球场,近3万名主场球迷的声浪将我们包围。而我们身旁,是紧紧相依的岳阳球迷远征军。

那一刻,我们似乎不仅仅是普通球迷,而化身为一个鲜明的坐标,“岳阳”这个标签,从未如此具象而真切。

在远方的喧嚣中,在周遭陌生方言与旗帜的包围中,一种关于“我是谁,我来自哪儿”的认知反而被更为强烈地激活了。

作为一个标准的“伪球迷”,当我重新梳理这一切——除了比赛本身,足球带来的火热人气,赛事背后的组织保障,全民狂欢的炽热情感……这些要素汇聚在一起,让我第一次读懂了何为湘超。

湘超,是无数人默默坚守的温情

湘超联赛扎根草根沃土,绽放出令人惊叹的群众魅力。

过去两场主场赛事,岳阳奥体中心累计迎来近4万人次观众,而这还未计入场外涌动的人潮与遍布全城的20余个“第二现场”的热情。

尽管数字惊人,但现场观赛体验却格外顺畅——主干道车流平稳,观众入场疏散高效顺畅,场内外交通、市集与安保各环节默契配合,志愿服务温暖周到。

而这背后,既源于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下的多方协作,更藏着无数人默默坚守的温情。

作为省级重点赛事,岳阳成立了高规格的赛区组委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下设参赛、竞赛、场地保障等八大工作部门,协同推进赛事组织与保障工作。

赛场内外,这份保障化作全方位的贴心守护,实现从核心观赛区域到周边配套场景的无缝覆盖。

“听到家乡球队的战歌,我比谁都激动。但既然在这个岗位,就必须守护体育场及周边路段的安全。”岳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白石岭大队的谢致远,道出了公安干警的心声。

赛事期间,他和同事们以“定点值守+机动巡查”的方式,紧盯看台、通道的人流变化,疏导场馆外的观赛车流,内外兼顾,为赛场秩序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城管部门全力保障奥体中心周边秩序。市城管局副局长柴石球介绍,他们启动全链条保障模式,在车站、景点等重点区域增派保洁人员,对奥体中心比赛周边进行停车管理,规范“巴陵市集”流动摊贩,还增加了流动公厕,方便群众。

消防人员则围绕场馆重点区域,逐一检查应急通道、调试消防设施,还在球场内外设临时服务点随时待命。

岳阳市城投集团招揽的200余名志愿者则活跃在观众席和“巴陵市集”旁,为观赛群众指引座位、解答疑问,协助引导市民有序进出。

君山岛景区工作人员周引,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岳阳首个比赛日,她从上午9点忙碌至深夜11点,连续14小时奋战在一线:白天分装数千份赛事包,傍晚又投身人潮涌动的检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观众。

场内的志愿者徐聪则负责指引座位、洗手间和售卖点等位置。“您好,需要帮助吗?”“看台请往这边走”……她用清晰的手势与语言,为观众提供周到的服务,保障了入场秩序与安全。

为确保出行畅通,市公交系统也对途经线路进行了专项调整,不仅将运营时间统一延长至深夜11点,更将发车间隔加密至10分钟一班,全力保障市民便捷往返。

赛事组织的成功,最终体现在观赛球迷的体验中——交通顺畅、检票丝滑、忙而不乱……无数微小的细节,恰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注脚。

一场比赛,让足球的快乐与城市的温度,悄然融进了每个人的记忆。

湘超,是超越比赛本身的人间火热

湘超的火爆,像是一颗“火种”,点燃了岳阳文旅与消费的新活力。

两个主场比赛撬动的经济效益,让人们看到了“赛事经济”的强大能量。

酒店行业率先迎来“春天”。

比赛日当天,奥体中心、高铁站附近的酒店纷纷满房!甚至还有酒店早早接到了半个月后的150间房订单。

餐饮行业同样感知到了这份火热。

三毛烧烤店为第一场赛事准备了1800份食材,结果傍晚6点就卖光了,老板赶紧让后厨紧急补料,最终当天接待食客超过3000人。

岳阳楼酒业第一场比赛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20万,25家经销商第二天就上门签约。“第二场比赛,我们乘胜追击,加大铺货力度,销量又翻了一番。”品牌总监陈海生说。

赛事商业价值的攀升更显亮眼。

湘超开赛初期,岳阳广告招商一度遇冷,场地广告牌多由岳阳城投子公司“托底”支撑。

随着赛事热度飙升,同一块广告牌的单场价格,从最初的1万元一路飙升至5万元,吸引了郎酒、劲仔等多家知名企业主动竞投。

“赞助商的费用经历了‘本土托底——热度升温——溢价竞争’三个阶段,这种指数级增长,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一变化,让岳阳城发体产公司总经理梁斌感慨不已。

文旅融合的探索,更让湘超的“辐射效应”持续扩大。

请输入图注

岳阳推出“看湘超、游岳阳”系列福利,凭球票可享受58家3A级以上景区特惠乃至免票游玩。14家酒店推出8折优惠,50多家商贸企业和20多个非遗项目加入“赛事经济朋友圈”。

仅第二轮比赛,岳阳主场外“围观”者就有近20万人次,撬动消费8000万元。

这场足球赛事的价值,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功将赛场的热情转化为持续的消费活力。

从酒店入住率大幅攀升到餐厅爆单,从广告价值跃升到文旅消费升温,一系列经济现象共同印证:体育赛事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这既是“赛事经济”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湘超,是从未如此强烈的城市认同

家人们,9.9元的票你抢到了吗?

岳阳对阵永州的球票一开售,瞬间上演“秒光”盛况。大麦网上预约人数直接冲破7万大关,这哪是抢票,分明是速度与激情的终极比拼!

最近两三天,记者接了不下10个“求票电话”,不少朋友甚至放言:“只要能搞到票,价格不重要。”

曾几何时,这种场景只会在足球底蕴深厚的一线城市才会出现,那些沸腾的夜晚、此起彼伏的欢呼与呐喊,一直属于远方。而我们,似乎只是看客。

直到湘超的火爆,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缺的从来不是激情,而是一个释放的出口。

一场草根足球赛,为何能引来如此“泼天”的流量?

答案或许很简单:我们真的太需要一场能够尽情呐喊、释放自我的精神文化盛宴了。这颗足球,恰好击中了我们心中那份压抑已久的渴望。

于是,你会看到“千里奔袭为家乡”的赤诚。

在广州体育学院求学的临湘小伙余骞,每个周末都要坐高铁往返广州与岳阳,只为身披岳阳队战袍:“全家人都会来现场看我踢球,爸爸举着相机拍,妈妈在看台上喊我名字,那种自豪感,比拿奖还开心。”

岳阳队队医万民常年在马来西亚做贸易,当得知家乡球队急需队医时,他第一时间飞回家乡:“家乡需要,我没理由不来。”

这份热情早已超越赛场边界。球员们每一次冲刺、抢断、射门都牵动着全场心跳,现场的球迷们喊哑了嗓子,学生加油团蹦跳着挥舞彩棒,从不看球的市民站在户外大屏前屏息凝神……

在这一刻,足球充分展现出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魔力,让“我是岳阳人”的认同感从未如此强烈。这份认同,在千名球迷远征衡阳的客场之旅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请输入图

应球迷热情呼吁,铁路部门专门为此次远征开通了湘超赛事全省首趟球迷专列。在岳州军球迷协会的协调组织下,300余名球迷身着助威服统一乘高铁出征,另有500多名普通市民自驾前往。

“要让岳阳的声音,清晰地从这里传出去!”在主队球迷的包围中,这群来自岳阳的助威团毫不示弱。嘶哑的呐喊声里,是对家乡最深沉的告白。

三轮激战已成过往,而湘超的热度远未停歇。本周末,岳阳与永州的新一轮对决即将打响,场外的“造梗狂欢”仍在持续:告花子回丐帮总舵议事——“一起战长沙”。

当“捍卫主场”变成整座城市的期待,球赛成了家门口的固定节日,足球也不再是“专业球迷”的专属,而是“街坊邻里”的共同生活。

这股精气神,会逐渐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永远闪耀在每一个为家乡呐喊的瞬间。

责编:张颖琳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