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21:23:53
文|聂难
乡下的国庆节是一坛陈酒,一坛浸着泥土芬芳、酿着丰收喜悦的陈酒。醇厚与热烈,是这坛酒的主基调,淳朴的农人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一点点品咂着岁月的甘甜。
国庆长假,城市里的人们忙着收拾行囊,奔赴远方的山川湖海,追寻诗与远方。乡下的农人们也盼着能歇一歇,像候鸟般飞去看看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可十月的乡野,早已被丰收的气息填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金黄的向日葵朝着太阳微笑,挂满枝头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就连田埂边的南瓜,也圆滚滚地透着成熟的模样。农人们舍不得这满地的希望,只能围着自家的田地转,围着待收的庄稼转,围着飘着果香的果园转,把对远方的向往,都融进了忙碌的身影里。
“开割咯——”随着一声清脆的吆喝,稻田里顿时热闹起来。收割机“轰隆隆”地驶进田间,像一位不知疲倦的画家,在稻浪里一笔笔勾勒出丰收的图景。金黄的稻穗被吞进机器,不一会儿,饱满的稻谷便源源不断地涌进麻袋,留下齐刷刷的稻茬,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农人们跟在收割机后面,手里拿着镰刀,仔细捡拾着遗漏的稻穗,哪怕只有几株,也舍不得浪费。偶尔直起腰擦擦汗,望着满田的收成,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笑意,那场景,比任何节日的烟花都要动人。
乡下的国庆节是一幅水彩画,一幅晕染着烟火气、满含着幸福的水彩画。没有精致的笔触,没有华丽的色彩,却处处透着真实的温暖,全是农人们用双手一点点描绘出来的。
热闹的田野是这幅画的远景。田埂上,三轮车来来往往,装满了稻谷、玉米和蔬菜,车斗里偶尔还坐着几个孩子,手里拿着刚摘的橘子,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田边的小路上,挑着担子的果农脚步匆匆,担子两头的竹筐里,橘子、柚子堆得冒了尖,散发出清甜的香气。就连枝头的鸟儿,也舍不得离开这热闹的场景,时而落在稻茬上啄食,时而在空中盘旋鸣叫,给这幅画添了几分灵动。最热闹的要数村口的晒谷场,家家户户都把收割的稻谷摊在竹席上,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农人们拿着木耙,时不时翻动着稻谷,让阳光把每一粒谷子都晒得干爽,木耙划过谷堆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首轻快的歌谣。
温馨的农家院是这幅画的近景。院子里,晒衣绳上挂满了刚洗好的被褥,带着阳光的味道;墙角边,玉米被编成辫子,一串串挂在屋檐下,像金色的帘子;窗台上,摆满了刚摘的辣椒和南瓜,红的红、黄的黄,格外鲜艳。厨房里,烟囱冒着袅袅炊烟,村妇们正忙着准备午饭,切菜声、炒菜声混着饭菜的香味,从窗户里飘出来,引得路过的邻居忍不住问一句:“今儿做啥好吃的呀?”鸡群在院子里悠闲地踱步,偶尔啄一口地上的谷粒,狗儿趴在门口,眯着眼睛晒太阳,偶尔抬起头,对着路过的熟人摇摇尾巴,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
乡下的国庆节是一首童谣,一首带着泥土气息、满是真情实感的童谣。没有复杂的旋律,没有华丽的歌词,却能让人心里暖暖的,是所有乡下人用生活谱写成的。这首童谣不讲究押韵,却字字句句都透着幸福,既是对丰收的歌颂,也是对祖国的祝福。老人坐在门槛上,给孙辈讲过去的日子,说如今的丰收多不容易,要懂得珍惜;孩子们拿着小篮子,在院子里捡掉落的玉米粒,偶尔还会比赛谁捡得多,清脆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年轻的夫妻忙着晾晒庄稼,偶尔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就连来乡下游玩的城里人,也忍不住跟着学几句乡音,跟着农人们一起晒谷、摘果,体验着这份简单的快乐。
乡下的国庆节,没有城市里的繁华热闹,却有着最淳朴的幸福、最真实的温暖。那些来乡下游玩的城里人,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把田野的美景、农家的温馨都定格在镜头里,临走时还会带上满满一袋农家特产,说要把乡下的国庆味道带回家。其实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特产,更是那份藏在泥土里的踏实与幸福,是乡下国庆节独有的韵味。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