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煊莹 吴玉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30 21:43:14
稻熟的颜色太美了。
九月的阳光,落在桑植县廖家村镇的田野里,稻浪就成了一匹被秋风展开的金色绸缎。稻禾垂首,风过时弯腰相互致意,沙沙声响像是谷物低语,讲述着丰收季节深沉的秘语。农人走过田埂,肩头扛着磨得发亮的镰刀,这漫野流金的稻熟时刻,原是他们蘸着四季风雨在大地上书写的巨幅杰作。
就在这丰收的幕布前,一群背着画夹的人悄然支起了画架。奕慧教育的美术老师们领着学生,将自己沉浸于浓郁的稻香中,笔下的稻穗饱满得几乎要坠出画布,颜料堆积出令人心颤的坚实分量;那是美术老师们屏息描摹田埂弯曲的弧度,线条在画布上蜿蜒伸展,竟像延伸了稻农的足迹。画笔窸窣拂过纸面,稻芒摇曳拂过衣衫,颜料与稻谷的气味在秋阳里奇妙地交融——金黄铺展在画布间亦荡漾在眼前,自然本身的丰饶纹理胜过万般人工调色。
望着满目稻田,这脚底铺展的金穗,更是大地最浓墨重彩的表达。画布画得出饱满的谷粒,也画出了承载的时令流转与日光淬炼。几位正在田坎歇息的老农,粗糙的掌心布满褶皱与草痕,却稳稳地捧着那片土地的馈赠。老人指向村落后方新修的引水渠和远处泛着绿意的缓坡坪田,朗声说道:“笔下的稻子是画家的风景,碗里的稻米可是咱庄稼人的命。得亏镇上费心守住田,还引水培土,这田里才长出这么饱满的稻穗呢。”
那“守住田”三字背后,是廖家村镇党委、政府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带着村干们早出晚归的脚步,农技人员风雨无阻踏勘的身影,更是村民们握着犁耙守护“耕基”的信念。真抓实干,让曾抛荒的薄田重回稻海,田埂被重新夯实,灌渠恢复畅流。沉甸甸的丰产,不仅源于沃土滋养、四季有序,更来自人心一寸寸熨帖着土地的温度——好粮生于沃土,而沃土又生于众人双手的耕耘与守护。
西天云霞点燃稻田边缘,写生者开始小心收拾画笔与未干的画作。画板上层层叠叠的金黄、赭石与草绿被温柔覆盖。此时一队挑新谷的农人从田埂深处走来,沉甸甸的箩筐在肩上微微晃动,脚步轻快,带着泥土芬芳的笑语漫于田野,那景象比任何笔下的色彩更加灼灼动人——丰收的汗滴与画纸的湿痕在大地上彼此辉映,共同构成了秋天最朴素的底色。
回头望见,那些丰景已成风景,在画布、在田间,在廖家村。
责编:高甜甜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