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8:52:44
文/蒋新建(湖南广电资深媒体人);曾慧艳 (湖南省文化馆研究员);吴果中 (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
当芒果快乐阳光以精品匠心为笔,在微短剧的画卷上重绘“还珠”经典,一部裹挟着瑶琴雅韵与现代温度的作品便应运而生。作为平台倾力打造的品质之作,它打破了传统翻拍的桎梏,以穿越为魂、古韵为骨,让沉睡的IP在新时代的语境里苏醒,既续写了旧苑的芳华,更点亮了微短剧赛道的全新可能。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还珠》的动人,先在那浸润骨血的古典情韵。紫薇指尖流转的古琴声,不是简单的背景点缀——时而如清泉漱石,伴她诉说身世的婉转;时而如松涛裂岸,映她坚守正义的铿锵,琴弦震颤间,是东方美学的含蓄与力量。林岁岁穿越时空的眼眸里,既有现代女星的鲜活,又藏着对清宫礼仪的敬畏,她初见景渊时,衣袂轻扬与宫墙飞檐相映,恰似一幅流动的《韩熙载夜宴图》,让“瑶琴配珠玉”的雅致,在每帧画面里流转。
而这份雅致之下,是“还珠”内核的深度觉醒。原版故事里,“还珠”是寻亲认祖的执念,是皇权下的恩怨纠缠;而这部微短剧,却让“还珠”成为“还自我之珠”的隐喻——林岁岁挣脱聚光灯的枷锁,在宫闱中用智慧寻得独立的价值,是“还”现代女性的清醒;金锁跳出“陪嫁丫鬟”的宿命,以医术济世救人,是“还”底层女性的尊严;景渊在权势漩涡中守住良知,不做皇权的傀儡,是“还”人性本真的纯粹。从历史维度看,它解构了封建皇权对个体的禁锢,让“人人皆可为自己主角”的理念,与古代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隔空对话;从现实意义讲,它精准戳中当代人“寻找自我”的精神需求,那些化解危机的勇气、打破宿命的决绝,恰是给每个普通人的成长注脚。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以“穿越”为钥,打开了经典翻拍的创新之门。不同于以往翻拍“换演员不换剧情”的套路,这部剧让现代灵魂闯入古代时空,形成了“古今碰撞”的独特叙事张力——林岁岁用片场学的急救知识救了紫薇,用现代沟通技巧化解了皇后的猜忌,这种“错位感”既制造了新鲜的剧情看点,又让传统故事有了现代价值观的出口。同时,穿越设定也让角色塑造更具层次:景渊从对“异类”林岁岁的警惕,到被她的鲜活打动而敞开心扉,这份情感变化,因“时空差异”而更显真挚;皇后不再是脸谱化的反派,她对林岁岁的排斥,既有维护宫廷秩序的考量,也藏着对“未知事物”的不安,穿越元素让角色跳出了“非黑即白”的局限,多了几分人性的温度。
这份创新,更体现在制作的每一处细节里。1290万元的预算没有浪费在浮夸的特效上,而是精准用在“古韵与质感”的打磨:皇宫的红墙黄瓦复刻了清代建筑的规制,江南水乡的乌篷船划过碧波时,水面倒影如诗;服化道更是兼具考据与美感,紫薇的古琴造型参照了宋代“仲尼式”琴器,景渊的慎刑司官服纹绣着象征公正的“獬豸”图案,就连林岁岁简化版的宫装,也在领口绣了细小的珍珠纹样,暗合“还珠”之名。主题曲《不渝》中,“瑶琴一曲诉情衷”的歌词与剧情呼应,罗一舟的演唱里既有少年的赤诚,又有跨越时空的深情,让音乐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当然,美玉亦有可琢之处。若能让古琴的戏份更深入——比如紫薇与林岁岁因《高山流水》结缘,借琴曲对话,让“知音”的意象贯穿剧情;若能让“还珠”的隐喻更鲜明——比如林岁岁最终找到的“珍珠”,不是物质的宝物,而是象征“自我价值”的信物,便能让主题更显深刻。道具上,将清宫场景里的现代物件替换为更贴合时代的设计,音效上为古琴演奏、宫廷礼仪配上更细腻的声音,都能让古韵氛围更浓。
从版权合规到市场潜力,《还珠》更是展现了爆款的潜质。它清晰标注“改编”属性,以“穿越+原创角色”的模式,既规避了同人侵权的风险,又为经典IP注入新活力,如同《新白娘子传奇》对传统神话的创新,为IP改编树立了良性范本。而“还珠”的国民情怀、穿越甜虐的剧情、主演的粉丝基础,再加上“萤火虫约会”“屋顶共奏”等易出圈的名场面,让它开播即自带热度,有望复刻《甄嬛传・玉隐传》的成功,成为芒果快乐阳光又一部口碑与流量双收的精品。
“旧苑新芳,微光成炬”,微短剧《还珠》的意义,远不止一部翻拍作品那么简单。它用瑶琴雅韵唤醒了古典美学的魅力,用“还自我之珠”的内核深化了经典的时代价值,更用穿越创新的手法,为微短剧如何盘活IP提供了绝佳范本。当芒果快乐阳光以精品之心打磨每一处细节,这部作品便不再是短暂的流量爆款,而是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悠长余韵的佳作——正如瑶琴弹出的旋律,穿越时空依旧动人;正如珍珠历经岁月,依旧能绽放温润的光芒。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