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30 17:03:5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朱天雯 朱升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真正提升课堂质量,激发师生潜能,是每一所学校探索的核心命题。2025年下半年,娄底华达学校继续以“星课堂”建设为总抓手,通过资源建设、赛课促研、书香浸润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高效创新的教学生态,让校园里的每一颗“星星”都熠熠生辉。
系统规划,筑“星课堂”之基:校本资源库三年蓝图
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需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坚实的资源支撑。9月,娄底华达学校启动了“星课堂”校本资源库建设三年规划。这项规划旨在集全校教师之智慧,系统性、分阶段地打造具有华达特色的“星教案”与“星课件”体系。
在过去,教师的备课资源往往零散、个性化,难以形成合力。如今,学校通过顶层设计,鼓励和组织各学科组、各年级的骨干教师,围绕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共同研磨、精心打造一批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标杆性教案和课件。这些“星”级资源,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结晶。它们将被纳入校本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与二次开发,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从源头上保障每一堂课的基本质量,为“星课堂”的全面铺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赛课促研,燃“星课堂”之火:青蓝相继共谱教研华章
有了优质的静态资源,更需动态的课堂实践来激活。华达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成功举办了数学、综合实践学课赛课以及新教师“见面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数学赛场上,教师们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化为学生可触摸的探索之旅;综合实践课堂上,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大放异彩,学生们在动手与协作中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教师的“见面课”,这不仅是他们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学校“青蓝工程”的生动实践。
每一名新教师的“见面课”背后,都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悉心指导,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语言,从环节把控到难点突破,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这种“师徒结对”的模式,使得赛课活动超越了单纯的竞赛,营造出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教研氛围。老教师的经验与新教师的活力在此碰撞、融合,共同点燃了“星课堂”改革的熊熊之火,推动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书香浸润,赋“星课堂”之魂:阅读故事流淌智慧与快乐
“星课堂”的内涵,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精神的滋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华达学校巧妙地将“星课堂”建设与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创了别开生面的 “阅读星课堂”。
在这里,阅读不再是孤灯下的默读,而是变成了人人参与、共享快乐的集体盛宴。学校倡导“人人爱故事,人人讲故事”,鼓励每一个孩子走上讲台,成为故事的讲述者、情感的传递者。童话、寓言、历史传奇……一个个好故事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流动”起来,从一个班级传到另一个班级,从一个孩子的心中流入另一个孩子的心中。
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与自信。阅读“星课堂”让文学的魅力照亮了孩子的心灵,为“星课堂”体系注入了人文的温度与灵魂,真正实现了“快乐读书”的宗旨。
从顶层设计的资源库建设,到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比武,再到润物无声的阅读推广,娄底华达学校的“星课堂”建设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它既是系统的工程,也是充满温情的实践;它既追求教学质量的“硬实力”提升,也注重师生成长的“软环境”营造。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