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30 10:54:29
文|陈玉新
株洲近年来致力打造“学习明理”理论宣讲品牌,打造了一批基层品牌,培养了一批微宣讲人才,举办了一系列的精品宣讲,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与先进对比、领导要求、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总结反思工作,结合兄弟市州经验,有四点启示。
一是加强对外报道。线下的活动必须与线上的宣传结合起来。好做法好经验需要认真总结、策划宣传。去年,在湖南日报观察版头条刊发《牢记殷殷嘱托 凝聚奋进力量》,各界反响很好。

二是加强向上汇报。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给我们提供平台、机会,给我们资源、资金,指导、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两年,我们获得全省理论名栏目资助、荣获“学习强国”湖南学习达人赛冠军、全省“好声音讲坛”二等奖,与上级的指导帮助是分不开的。下一步要继续加强沟通汇报,在上稿工作上加大力度。

三是加强交流互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各地各部门在理论宣讲工作上大同小异,但正是专注“小异”,打造了品牌、成为典型。衢州龙游的“8090宣讲团”是遥不可及吗?只要勤学习,勤实践,也做得到。理论宣讲决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坐井观天、温水煮青蛙,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
下一步我们要以争创全国理论宣讲优秀基层集体为抓手,加强宣传策划、加强对上汇报衔接、加强学习借鉴,补齐短板、打造真正的品牌。
全省各地都在建品牌、创品牌,不能跟风。首先要结合实际,搞清楚定位。“学习明理”定位为青年群体,为什么?
一是基于株洲青年的几个特点。首先,规模大。常住青年约100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提出“住三线城市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过幸福株洲的生活”,近年来吸引了4万多青年来株创新创业。其次,聚集性强。青年学生15万,湖南工业大学有3万多人,职教城8所高职院校11万多人;株洲是工业城市,轨道交通、硬质合金等行业聚集了大量青年。再次,思想活跃。中车等国企青年群体、芦淞市场群的青年模特、电商直播人员、服装从业者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利益诉求。做好他们的思政工作始终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

二是基于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株洲市委宣传部与湖南工大等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全市8所马院挂牌成立;“万人同上思政课”“我在爱教基地上思政课”“百个故事进校园”等活动形成规模效应;我们多次深入高职院校调研,对青年的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有一定的掌握。目前,与各高职院校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引入学生拍摄、邀请老师宣讲、校地联动传播。
理论宣讲的IP就是理论宣讲的品牌。没有高识别度的IP就不能形成特有的品牌。

一是全市一盘棋。我们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品牌必须统一。国资系统、教育系统、机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都有自己的宣讲团、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但要在“学习明理”的统领下开展工作。“学习明理•暑期红领巾课堂”“学习明理•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学习明理•先锋强企”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二是内容供给成系列。要加强创意策划,打组合拳,形成常态化服务范式,强化受众的IP概念。特别是“学习明理”线上理论宣讲栏目,在主题上要围绕株洲实践、找准株洲落点,在形式上要创新表达、优化传播,吸引一批粘性好、互动高的“铁粉”。
三是要持续擦亮IP。通过线上线下,总结提炼,擦亮品牌。线下倡导“四讲四交流”模式(“下级讲给上级听、群众讲给领导听、园区企业讲给职能部门听、党外讲给党内听”),策划“百团开讲”“理读我讲”“金句精讲”等活动;线上制作了20期理论宣讲节目。“学习明理”的概念已经具备一定群众基础,下一步要在对外传播上下功夫。
人才是理论宣讲工作的核心要素。没有一支练就“几把刷子”的人才队伍,就不能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注重在赛事中培养人才。我们高度重视国省比赛,全省“好声音讲坛”去年优胜奖,今年二等奖,选手全部纳入市级骨干宣讲员;在其他领域的比赛中发现的“好苗子”“优种子”我们也重点培养,比如渌口的吴戈聪文,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的陈思琪,两人都有演讲大赛的获奖经历,我们将其纳入全省理论宣讲骨干培训。通过市级示范,引导县市区和行业系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二是有针对性开展培训。针对行业系统和县市区的很多宣讲员搞不清“宣讲”和“演讲”的区别,通过去系统讲课、当评委讲评,写文章推广,有了好转。下一步要在整合资源、加大培训上下功夫。
三是要把乡土名嘴用起来。我们倡导“答问式”基层微宣讲,鼓励攸县、炎陵、茶陵等县市区采取“屋场会”“小板凳课堂”“青年夜话”“夜间党校”等形式,充分发挥乡贤、身边好人、典型模范、致富能手等群体作用,打造了乡土名嘴宣讲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攸县有社区干部线上直播宣讲医保政策,反响很好。
责编:刘韵霞
一审:刘韵霞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