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年贵 朱时文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2025-09-30 09:19: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杨年贵 朱时文
湘西北的群山深处,石门县所街乡黄虎港村枕着壶瓶山的余脉舒展——东起石清公路99公里处、西至106公里的黄虎港大桥桥头,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隔谷相望,地理坐标里藏着独有的山水灵秀。
这里的资源禀赋藏着“变与不变”:电站梯级开发后,天然河床的砂石资源渐少,取而代之的是取之不尽的石灰石资源;加之临山近路的区位优势,为办厂兴业埋下了潜力。而更恒久的“宝藏”,是漫山的茶园——早在多年前,这便是土家族乡亲的生计根脉。
那时的黄虎港,山势险峻如刀削,深沟险壑藏着行路难。世代居住的土家族人,祖祖辈辈靠肩挑背扛闯出路:凌晨天不亮就钻进茶园采鲜叶,再背着几十斤重的竹篓,踩着露水翻过几道山梁,把“大山的馈赠”运出山换油盐钱。汗水浸透的山路,藏着一代人的苦日子。
如今,党的政策春风吹进了山坳。在石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下,乡镇干部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驻村工作队更是扎下根来办实事:16公里村主干道全部硬化,20公里生产路通到茶园旁,曾经的“羊肠路”变成了“产业路”,茶园面积也一年比一年广。
全村500亩水稻、800亩玉米杂粮勾勒出农耕底色,2300亩茶园则撑起了产业支柱——人均约2亩茶园,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曾经攥在手里的“苦日子”,渐渐酿成了唇齿间的“茶香甜”。
村里的金林茶叶合作社,是当地规模领先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走进合作社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嗡嗡运转,理事长唐生雕介绍:“这新家伙是全智能的,鲜叶进去,出来直接是干茶进库。以前老设备一小时加工3000公斤鲜叶,现在这台能到5000公斤,再也不怕鲜叶烂在手里了。”
要知道,从前合作社产能不足时,不少茶农只能把鲜叶低价卖给外地商贩,眼睁睁看着利润“飞了”。如今村里几家合作社都扩大了规模,不仅能“消化”本村所有鲜叶,还能辐射周边乡镇,让邻村的茶农也跟着沾光。
“下一步,我们要把茶山路修得更顺,把茶厂办得更实!”村党支部书记王光思说,“要让每一户人家的茶园,都真正变成‘摇钱树’,让大山的儿子们,都能靠着这片山、这碗茶,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山风拂过茶园,叶片沙沙作响。那声音里,有茶树生长的韧劲,有乡亲们劳作的踏实,更有黄虎港村靠着大山、兴着产业,一步步走出好日子的希望。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