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立身 以研促教 以学赋能——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袁永逸的职教育人三重奏

  科教新报   2025-09-29 16:34:37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龙婧

2019年从教以来,她深耕职教沃土,秉持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始终坚持在教育工作的一线,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坚持以德立身、以研促教、以学赋能、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不仅在教师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方面独具创新,还在多个领域表现出她的能力。从自身思想品行、科研转化、思政教育三个维度,展现了一名高职教师的职业风采与时代使命从一名青年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优秀教师她就是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教师袁永逸,扎根职业教育六载,用"师德修养+科研创新+思政育人"的三维深耕,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职教工作者的奋进乐章。

以德立身,做学生的精神标杆

高职教师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师德”始终是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从企业普通员工转型为教师的袁永逸多次带领学生开展学习帮扶,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的社会责任。

2019年盛夏,袁永逸带领国际商务学院“筑梦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地点——怀化市沅陵县长界九校,与学生们在长界九校同吃同住同劳动。她不但要指导学生前往九校孩子的家中开展调研、组织学生给孩子们补习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还需要准备志愿者队伍一日三餐。在沅陵县长界九校斑驳的砖墙上,仍可见当年"筑梦队"暑期实践留下的手绘墙画。白天带领团队走村入户调研,夜晚在昏黄灯光下备课的场景,已成为学生心中最鲜活的思政教材。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义工工作,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她常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最生动的思政课。”这样的言传身教贯穿袁永逸的教学生涯。学生小陈在日记里写道:“第一次懂得课本上的‘工匠精神’——技术有温度,匠心可利民”。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与技术

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教学中,袁永逸旨在成为学生身边的引导者。并不是一味的枯燥讲解。而是通过将在线互联网学习、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和模拟实训这四种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的、高效的教学流程。首先第一阶段在线互联网学习;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在线学习平台以图文贴等形式发布核心知识点,并同时发布配套的在线测验和讨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理解能力,反复观看学习材料。教师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得不好,为课堂面授提供精准依据。将知识传递展现其个性化的特点。第二阶段翻转课堂上知识内化与答疑。课堂起点不再是讲授,而是检测与深化,课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小型工作坊。这样可以将知识的“吸收内化” 过程放在课堂内,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第三阶段项目式学习。引入真实案例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组建项目团队,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整合各阶段的实际操作,锻炼团队协作、沟通、解决复杂问题和项目管理等软技能。第四阶段模拟实训。在项目执行前或执行中收集真实的市场反馈,并需要根据反馈信息调整策略,而无需承担真实世界的失败成本,将理论知识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转化为实操技能。袁永逸认为,通过这种“线上与线下混合、课内与课外联动、模拟与现实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出符合未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袁永逸将创新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她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借助现代技术和在线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袁永逸参研4项关于教育和教改的研究,这些核心教育路径和方式方法全部实现转化。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领域的科研工作,借助科研成果推动教育改革,并将教育视为一项服务社会的使命。她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学校举办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多个大奖。

润物无声,培养“红色工匠”

高职思政教育需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新时代的新使命。“大思政课”理念下,高职院校普遍建立“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思政”格局。2022年袁永逸创新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堂上。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师,袁永逸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市场趋势,为学生讲述时代主流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市场洞察力。她注重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通过引入案例研究、模拟练习和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她主持研究的2项课题,均为培养“红色工匠”做了充足的研究准备。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和班级连续获得学院优秀团员、五四红旗团支部的称号。

普通教师到教学能手,袁永逸用六年时间完成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蝶变。在她看来,新时代职教教师应当扮演好三种角色: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摆渡人,是产教融合创新的探路者,更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铸魂师。袁永逸说:“我们要坚守自身的初心,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我们培养的不单单是只会重复操作的技术工,而是心怀家国的能工巧匠”。

当夕阳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将袁永逸和学生的身影拉长,心怀着着“匠心熔铸时代,技能报国有我”的教育理念。此刻,无数齿轮正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宏图中精准咬合,而职教园丁们浇灌的精神火种,终将在新时代的炉火中淬炼成钢。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