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思政廿八载 甘作教坛“燃灯人”——记湘乡市第一中学政治教师李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9 14:31:10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殷切嘱托,在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李罗老师28年的从教生涯中,化作了一场深情而坚定的实践。

1997年,李罗从湘潭师范学院思政专业毕业,毅然选择了回乡任教,从此将青春与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思政教育事业。多年来,李罗的足迹遍布湘乡多所学校:从金石镇团田中学到泉塘镇湖山中学,从涟滨实验学校到湘乡市第三中学,最终在湘乡市第一中学扎根。她先后荣获湘潭市“最美女职工”、湘潭市“优秀班主任”、湘乡市“芙蓉百岗明星”、湘乡教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三尺讲台,粉笔灰渐染青丝,她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湘潭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始终不变的是她那“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赤诚初心。她以课堂为土壤,以关爱为雨露,让思想的种子生根发芽、拔节生长,更让教育的薪火在岁月流转中生生不息。

初心不改,用爱守护成长

1997年秋天,初登讲台的李罗站在团田中学的教室里,面对五十多双纯朴而清澈的眼睛,心里涌动的不是紧张,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彼时,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毫不犹豫地接下了班主任这个烫手山芋

没有管理经验、没有沟通技巧,她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走进了学生心里:不居高临下,不严苛责罚,而是和学生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学生小尹曾因沉迷电脑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在李罗眼中,这恰恰是教育的契机。她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将班级多媒体的管理钥匙交给了小尹老师相信你。”这份信任成了转变的开始。小尹不仅将多媒体设备管理得井井有条,更在责任感的驱动下逐渐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在李罗的持续鼓励下,她的成绩稳步提升,最终顺利考入大学。

小尹毕业半年一个冬日清晨,大雪纷飞,李罗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罗姐我记得您爱穿高跟鞋,雪天路滑,您换双鞋吧,小心摔倒。这件小事,让李罗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感觉这辈子都值了!

“罗姐”这个亲昵的称呼,是学生们对她的信任,也见证着她的无私付出。2011年,李罗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那时她的女儿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李罗却忙得脚不沾地,常常天不亮就赶往学校,直到深夜孩子入睡后才回到家中,连辅导孩子功课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一次家长会上,女儿的班主任委婉提醒“李老师,您把别人的孩子教育得那么好,也要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啊。”这句话让她瞬间泪目,内心充满对女儿的愧疚。当她走进教室,看到那些期待的眼神,她选择了坚守岗位。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正是她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创新课堂,让思政“活”起来

现在开庭!在湘乡市第一中学2419班的教室里,讲台上,是神情严肃的学生“法官”;讲台下,“控辩双方”围绕社会热点展开激烈争辩。在这里,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没有单向灌输的沉闷,李罗将一条条看似枯燥的政治理论,变成了学生探究社会、思考人生的智慧钥匙。

“思政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格与能力”是李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打破传统政治课堂的枯燥模式,她创新“情境-问题-探究”的“三位一体”教学法,通过创设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案例情境,抛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政治理论的理解。

例如,她将“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庞众望的励志故事融入“人生价值”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讲述这位寒门学子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最终圆梦清华的经历,引导学生领悟: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怀责任、志存高远,就能在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的拼搏奋斗中,书写出有意义的人生篇章。“罗姐的课特别有意思,以前觉得政治课都是大道理,原来它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2419班学生小文说。

李罗的课堂,也从不局限于四壁之间。

她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带领学生们走进毛泽东故居、陈庚故居、黄公略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浸润思政课堂。在学校孔庙,她精心打造了“体验-思辨-践行”的沉浸式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礼仪、对话古今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耕教研,让教学行稳致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李罗深知,要让课堂持续“活”下去,离不开扎实的教研支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让科研成果反哺课堂教学。

深夜的灯下,常有她伏案疾书的身影。她将多年的教学心得凝结成了一篇篇有分量的论文,撰写的论文《试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在《中外交流》上发表等。

她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市级课题,曾被评为“湘乡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研究》《基于过程理论的文化育人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等,其成果在区域内广泛推广,为思政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这些硕果,记录着她对思政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也见证着一位“学者型教师”的成长。正是这份对教研的“潜心”,让她的课堂有了理论的深度与时代的厚度,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到了实处。

培育新苗,让薪火代代相传

在同事们眼中,李罗是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更是一个无私的“燃灯人”。

作为学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李罗积极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先后指导了江柔敏、赵文、杨洁等一批青年教师。在她的办公桌上,总堆满了年轻教师的教案,页边密密麻麻的红字批注,记录着她一次次的倾囊相授。

“李老师既是我专业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江柔敏说“从2014年进入湘乡市一中以来,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她细致、耐心且专业的指导。无论是省级赛课,还是校内公开课,她总是全程陪伴,与我一起反复打磨——从整体教学思路的梳理,到标点符号的斟酌推敲,处处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罗深知,教育的薪火相传,离不开一代代教师的接力前行。在她的悉心指导下,青年教师们迅速成长,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江柔敏在2022年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其课例入选2023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名单;杨洁在湘潭市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获二等奖;唐娜在湘潭市“新视野”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看到年轻人成长,比我自己拿奖更有成就感。”李罗说。

对她而言,这种“传帮带”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滋养,“年轻人思维活跃,掌握新技术快,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

作为湘潭市政治学科带头人,李罗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多次在市级、校级教师培训中担任主讲,分享教学经验与教研成果;积极参与校际交流活动,促进区域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担任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评委,在评审中与同行教学相长。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回顾二十八年的执教生涯,李罗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长大,看着他们成为正直善良且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今,李罗依然忙碌在教学一线,脚步依旧匆忙,眼神依然明亮。在这条温暖的修行路上,她始终坚定地走着,用自己的光与热,继续书写着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的情怀与担当,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动人篇章。

责编:郑丹枚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