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一条“共治渠”,让各族兄弟心连心

  中国民族报   2025-09-29 10:31:11

初秋时节,走进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利福塔镇金家台村,千亩稻田金浪翻涌。村民杨胜满蹲在生态水渠旁,掬起一捧清水,笑着说:“以前为了抢水,村民们红过脸。现在,这条‘共治渠’把各族兄弟的心连在了一起。”

今年春耕前,超过半数农户反映农田灌溉出现难题。金家台村党支部以“党群共建图”为引领,通过片组邻“三长制”收集村民诉求,在“田埂议事会”上汇总村民建议,各族村民组成“监理小分队”,齐心推进生态水渠建设工程落地。

贯通农田、连接人心的“共治渠”,是利福塔镇打造“五图共绘”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缩影。利福塔镇聚居着汉、土家、白、苗等20多个民族,是桑植县工业重镇、交通枢纽、旅游高地和边界大镇。近年来,该镇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力量,努力绘就“党群共建、产业共富、平安共创、生态共护、文明共享”等“五图”,将共同家园建设得越来越好。

党群共绘“同心圆”:红色基因解码治理密码

(利福塔镇在青龙村召开屋场会。图自新湖南)

利福塔镇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利福塔镇赓续红色基因,将绘好“党群共建图”作为破解基层治理密码的“第一把钥匙”,以红色精神凝聚团结力量。

2021年,利福塔镇整合金家台、凤栖、官庄3个村力量,试点打造“金凤官”连片治理带,党员带头重温“将命运同党和革命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红色故事,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转化为共建家园的行动。

金家台村动员支部、党员、纪检、辅警力量,用“党员赶集、逢三说事”打通服务末梢。每月的3日、13日、23日举办“支部集市”,党员、干部组成3支队伍“摆摊设点”,听民情、解民忧,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村民周满福反映厕所水管漏水问题,村干部杨雪念当天就去家里检修;村民向桃香提议增设健身器材,经村党支部提出申请,很快就在广场安装了12种器材……

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引导各族群众参与治理,用“五调联动”“三长会审”解决诉求,以“数字门牌”实现“扫码问政”,以数字化乡村建设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利福塔镇,民心安于“平安共创图”的兜底。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产业共织“富民网”:多元协同结出发展硕果

(利福塔镇金家台村开展助农直播。图自新湖南)

“家人们,这红薯粉丝,是我们村民自己纯手工制作的土特产品!”“你们看这种玉米,又甜又糯,是有机种植的哦!”在金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亚莉的“每周六云端赶集”直播间,村民送来的莓茶、腊肉、土鸡蛋等土特产,很快销售一空。

“截至目前,直播间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450余户家庭年均增收29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2万元。”张亚莉说。

助农直播无疑是利福塔镇“产业共富图”中的精彩一笔。而利福塔镇党委、政府打造的产业集群与各村特色产业,则汇聚成这幅画卷中绚丽的花海。该镇依托黔张常铁路桑植站区位优势,加大产业园建设力度,吸引葛根、粽叶、茶叶产业相关的60家企业入驻,为周边乡镇27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金凤官”连片治理带,各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也正风生水起。凤栖村创办菜籽油加工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融合产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油菜种植面积扩至1200亩,户均年增收4800元;官庄村以“稻油接力”模式,实现“吨粮田”“万元地”目标;金家台村推出“火种农户”计划,培育致富带头人,发展甜玉米等特色产业,以奖励化肥、专家培训等方式助农增收……

如今,产业园里的机器轰鸣声、直播间的吆喝声、田埂上的欢笑声,交织成产业振兴的“团结交响曲”。产业共富,不仅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更将各族群众的心连起来。

文明共塑“新风尚”:生态人文滋养幸福家园

(桑植县利福塔镇金家台村生态水渠。图自新湖南)

腰包鼓起来的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切的向往。利福塔镇绘好“生态共护图”与“文明共享图”,在富起来的土地上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家园美于“生态共护图”的守护。得知村里准备修造活动广场,金家台村70多岁的脱贫户周莫洋带头捐款;每天清晨,总会看到年近80岁的村民周四春在自发清扫广场的身影。“把家园搞得漂亮,打心眼里开心!”周四春说。

没有了杂草丛生、断壁残垣,废弃的操场变成文体爱好者的乐园,溪岸装上漂亮的竹节式围栏,一排排路灯照亮了整洁的道路……在利福塔镇,昔日“脏乱差”的村村寨寨,如今都变了模样,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家园。

乡风淳于“文明共享图”的浸润。白龙村的屋场会上,“民族发展,你们同行”的政策宣讲贴近群众;赤溪村的端午活动中,村民们同包粽子、共唱民歌;金家台村的道德讲堂上,致富模范、道德榜样的故事激励众人;九天洞景区外,群众向游客展示仗鼓舞、霸王鞭等非遗技艺……在利福塔镇,文明新风拂面而来,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人心。

从庭院美到乡风淳,从文化认同到情感交融,各族群众在“由富到和”的路上越走越欢,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结”越系越紧。

“‘五图共绘’为我们带来三大喜人变化:负担轻了、劲头足了;产业强了、群众富了;村庄美了、民风好了。”张亚莉说。

在桑植县这片红色土地上,“五图共绘”正将党群共建的初心、产业共富的同心、惠民共享的暖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精彩绽放。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蒋茜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民族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