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28 17:49:52
作为父母,陪伴孩子学业成长的过程,既是一场关于爱与耐心的修行,也是一次情绪管理的严峻考验。网上流行一段话: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面对成绩的起伏和习惯的纠葛,焦虑与压力常悄然而至。如何跳出情绪的漩涡,理性引导而非失控指责?来看看心理教师分享的实用心法。
从“火山爆发”到“情绪教练”
沅江市芙蓉学校 刘娅萍
在辅导作业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关键知识:当你情绪失控时,孩子的“学习脑”会瞬间关闭。心理学研究发现,家长的怒吼、焦虑会激活孩子大脑的“威胁警报”,触发本能反应——要么僵住,要么反抗。这时,你如果能冷静地按下“暂停键”,恰恰是给予了孩子此刻最需要的“安全港”。
第一步:识别“火山爆发”预警信号
情绪失控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在爆发前,我们的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如身体信号,呼吸变快、心跳加速、拳头紧握、眉头紧锁、声音突然提高;思维信号,内心冒出“这么简单都不会,笨死了”“讲了十遍还错,故意气我吗”当这些信号出现时,你已进入“黄色警报”状态。此时我们需要保持觉察,清醒地提醒自己这一刻我需要冷静。
第二步:立刻启动“三步暂停法”
物理暂停——果断按下“暂停键”
我们要立刻停止辅导,用一句话跟孩子划清界限:“我们需要暂停一下,5分钟后继续。” 说完后我们要立即起身离开,哪怕只是去厨房倒杯水、去阳台站一分钟。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千万不要说“你再想想”,因为孩子仍然处在不会做题的压力中;同时一定要明确时间界限5分钟,让孩子感到在这5分钟里他有妥妥的安全感。
快速降温——给情绪“灭火”
利用这5分钟我们可以做两件小事:4-7-8呼吸法。操作方法是先闭上眼睛,用鼻子吸气4秒,再屏住呼吸7秒,最后用嘴呼气8秒,重复3轮;冷水刺激法。操作方法是:用凉水冲手腕或轻拍后颈,瞬间唤醒冷静神经。
转换思维——变身“情绪教练”
这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孩子是真的不会,还是在害怕我的情绪?”“我的目标是教会他,还是证明他笨?”如果我们能把指责换成教练思维:从“这都学不会”转换成“他卡在哪里?我需要换种方法辅导他。”那么,我们就开始从“情绪脑”转换到“理智脑”,认识到这次“作业危机”正是帮助孩子提升能力的最好时机,并思考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步:回归建立“安全连接”
情绪处理好了,我们再次回到书桌前,先做一件大部分家长会忽略的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对不起,刚才爸爸妈妈太着急了,吓到你了。”别小看这句话,它让孩子知道:情绪可以承认,但错误需要道歉;学习困难不可怕,爸妈会和我一起面对。接着我们可以用教练式提问重启辅导:“刚才哪一步你觉得最难?我们来重新试试?”在这样的状态下,辅导孩子的作业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一位实践此方法的家长分享道:“当我不再吼叫,而是平静地说‘暂停5分钟’时,孩子反而主动地说:‘妈妈,我好像知道怎么做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暂停示范了情绪管理,我们的道歉构筑了心理安全,我们的提问激发了主动思考。
这样辅导作业,跟暴脾气说“NO”
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市乡中心小学室 钟垂安
计划约束,而非他人提醒。我家小宝每天都能定时定量写好作业,还主动要求我们为他检查,从来不用提醒。之所以这样,最大的功劳在于我们和他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这份计划的内容包含每天的学习时间、每天的学习任务,以及未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可能承担的后果等。由于在制定计划时充分尊重了他本人的意愿,所以他很乐意执行。
陪伴和鼓励,而非监督和指责。辅导大宝写作业十几年,我们总结出一个经验:陪伴和鼓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他会把某个题写错,会时不时地玩一下他心爱的玩具,或停下来跟我们分享他的突发奇想……我们会把这些行为当作他暂时的休息,不打断不指责,不让他感到我们是在监督他。待他叫我们检查作业时,我们必先对他进行一番表扬,比如用时少、正确率高;解题思路巧、书写工整……
承担自然后果,而非人为惩罚。当孩子不按计划完成任务时,我们会通过让他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来惩罚他。比如没有在计划内完成学习任务,后果就是他得牺牲晚饭后到小区骑自行车的时间。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往往比刻意惩罚更令他心服口服。当然,这些“自然后果”得是他在意的且对他有影响的。
及时离开,而非火上浇油。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忍不住发火的时候,此时,我们可以离开一会儿。及时离开,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控制情绪的爆发,避免因“火上浇油”而导致亲子冲突。
三招变身“拆弹专家”
南县实验学校 杨容
辅导作业时忍不住发火,本质是情绪地雷被接连触发。别急,三招助你专业“拆弹”,把每一次危机转化为亲子联结的良机。
第一招:扫描“情绪引线”——捕捉身体警报
孩子握笔发抖、不停抠橡皮、反复擦作业纸,这些细微动作正是情绪引线嘶嘶冒烟的信号。
行动指南:停止讲解,用温和的语气描述你所看到的:“橡皮碎屑像雪花一样落下来了,是不是这道题有点难住你了?”用客观的观察代替指责,及时切断情绪导火索。
第二招:拆解“炸弹内核”——看见隐形努力
错误背后往往有挣扎的痕迹:折角的书页、写满公式的草稿、甚至因用力过猛戳破的作业纸……
行动建议:及时肯定孩子的用心:“这一行字写得好整齐!”“这一页你反复看了好几遍,真的很认真。”真正的被看见,能迅速软化防备,缓解焦虑。
第三招:转化“爆炸能量”——用趣味引导替代压力灌输
将错题转化为“宝藏”,家长不再是“监工”,而是游戏设计师。
错题寻宝:圈出错误作为“藏宝点”,手作“放大镜”:“提示密码在第二步。”
积分激励:每独立完成一题积1分,满5分可兑换“妈妈唱首歌”或“周末额外10分钟游戏时间”等。
正如教育专家李玫瑾所说:“教育要留白,家长应做副驾驶,而不是紧握方向盘。”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