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11:41:06
原载于《文萃报》2025年8月15日头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眸这一重要时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人间正道是沧桑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0年前,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历史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14年浴血抗战,无数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抵御侵略、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
从平型关大捷、黄土岭之战到奇袭阳明堡、血战长乐村;从百团大战、陈庄战斗到车桥战役、雁门关大捷;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到三次艰苦卓绝的长沙会战、荡气回肠的湘西会战……胜利的旌旗,浸透着先辈的鲜血;壮丽的山河,书写着英雄的诗篇。
国难当头之际,湖南,这片澎湃着仁人志士热血的红色沃土,千千万万的湖湘子弟,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和全国同胞一道,共同拱卫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的会战有22次,湖南一省就占6次,包括3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整个抗战期间,湖南是全国投入部队最早、兵力最多、作战最勇敢的省份之一,共征募兵员210余万,占全国征募总数的15%,居全国第2位。
湖南全省近40个县组织了数百支自卫队、游击队,与八路军南下支队和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相配合,有力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先后有100万民众,直接支持守军作战。
此外,湖南人民积极从事生产建设,节衣缩食、救死扶伤,为持久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仅1941年秋至1942年5月,全省捐机款一项,就逾700万元之巨,可购飞机50架,居全国之冠。
民族的觉醒,始于文化的觉醒;民族的团结,离不开文化的凝聚。民族危亡之际,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特质的湖湘文化持续释放出伟大张力——
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奠定了民族抗战的伟大战略,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唤醒了全民族保家卫国的坚韧气概;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之歌》,生动真实,豪迈刚强,展现了全面抗战的壮阔画卷。
抗战初期,作为抗战战略后方基地的湖南,迅速成为抗战文化运动的重心,长沙成为驰名中外的“抗战文化城”;以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为骨干,广泛团结爱国人士的文化队伍活跃于三湘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高潮。
日军对湖南各地疯狂轰炸、掳掠焚烧、奸淫抢劫,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惨案”“血案”,让长沙这座有着3000年璀璨文明的楚汉名城,与斯大林格勒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但侵略者的穷凶极恶,不仅没有击垮英雄的湖南人民,反而更磨砺了湖南人民的抗日决心,让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日军发出了“湘人富于尚武风尚”“湖南人自尊心最强,最不可战胜”的哀嚎。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抔红土慰忠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今天,202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投降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文萃报》推出题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16个版特别报道,讲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战故事,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同时,传承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
八路军攻克河北涞源县日军据点东团堡后,战士们在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明
三审:范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