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8 09:12:3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见习记者 李志
今年以来,湖南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民生领域,持续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打击整治力度,重点查处关乎群众身体健康、财产安全的广告乱象。日前,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10起已办结的典型违法广告案例,不仅揭露了当前民生领域广告中潜藏的多重“陷阱”,更释放出从严监管、守护民生权益的强烈信号,为市场主体划定行为红线,为消费者规避风险提供指引。
医疗广告发布任性,普通产品吹成“治病神药”
健康领域是违法广告的“重灾区”,此次公布的案例中,超半数涉及此类违规,商家常通过“夸大功效”“混淆产品属性”“规避审查”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普通产品“碰瓷”医疗、保健功能是常见套路。今年1月,湖南某连锁有限公司在电商旗舰店销售肩颈腰腿通用贴等普通产品,却在宣传中宣称其能治疗膝盖疼痛、滑膜积液、腰椎疼痛等疾病,甚至冒用其他公司注册商标增强“可信度”,最终被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罚没10.77万元。
无独有偶。益阳市安化县某精选商贸行通过微信小程序售卖赖氨酸儿童成长丸,将这款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神器”,宣称能“改善睡眠、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今年4月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2万元。就连疤痕修复保健贴这类医疗器械,也被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违规赋予疾病治疗功能,且广告未经审查便在电商平台发布,今年7月该公司被长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5万元。
医疗服务广告频现违规操作。长沙某医院委托文化公司,通过网络账号发布9个医疗广告视频,既未取得广告审查批准,还让代言人作推荐证明,并对医疗功效、安全性作出断言、保证,今年7月被长沙市开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7.9万元。新邵县某医院则玩起“软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患者感谢医护人员的软文,变相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今年4月被处以3万元罚款。怀化市某医院更甚,在微信公众号软文广告中使用卫生健康部门工作人员照片,借国家机关名义抬高自身可信度,今年8月被怀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此外,处方药广告也存在违规传播问题,桃源县某大药房通过发放手册的方式,在非医学、药学专业刊物外宣传某胶囊可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今年5月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5万元。
虚构合作、夸大实力,靠“假背景”骗信任
部分经营主体为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不惜虚构合作关系、夸大企业实力,用“假资质”“假背景”打造虚假信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医疗美容行业成为此类违规的高发领域。郴州市嘉禾县某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为凸显自身专业度,在经营场所宣称是“湖南某大学中医临床学术指导单位”,但当监管部门核查时,该公司却无法提供合作协议、授权文件等任何佐证资料,今年6月被嘉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
房地产领域的“虚假包装”同样触目惊心。湖南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广告时,一边用“保值”“增值”“升值”等表述误导购房者,一边虚假宣称自身是“千亿国企”,营造雄厚实力的假象。然而经查实,该公司实际注册资本仅1500万元,与“千亿”相去甚远,年初被娄底市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8万元。
封建迷信内容现身广告,触碰公序良俗红线
除了关乎财产、健康的“陷阱”,部分广告还暗藏违背公序良俗的“雷区”,封建迷信内容便是其中之一。
株洲市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发布的广告中,包含封建迷信相关内容,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5月被株洲市石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持续紧盯民生领域广告乱象,保持高压监管态势,既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也通过公布典型案例的方式,提醒消费者警惕各类广告“陷阱”,引导经营主体规范宣传行为,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
责编:李成辉
一审:李成辉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