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湖南师大博士团赴沅陵县柳林村三年社会实践纪实

  科教新报   2025-09-27 16:35:1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袁晚宁 刘九言 黄林键

“你们是柳林村永远的荣誉村民”。柳林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坤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所有实践团成员的心间。

自2023年以来,在湖南省“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服务团暨文化创意工坊队(以下简称“实践团”)与沅陵县柳林村签订了“一帮帮三年”的帮扶协议,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有80余名成员来到柳林村,运用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助力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实践团和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10月,柳林村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和美湘村)重点建设村。

每至盛夏,村民们总说村里多了青春的气息,这群孩子是他们年年必至的“亲人”;实践团负责人秦怡深有感触:“社会实践就像一场自我教育,村民们教会我们的,远比书本里面的知识更鲜活。”

这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实践团成员与柳林村村民在茶园采茶。

以脚步丈量,探寻乡村振兴道路

“奶奶,这是红军刻下的字吗?”调研组成员贺强为望着黢黑墙面上,依稀能认清出的白色字迹。

“这是红军用火在木头上烫的字,后来为了辨认字迹,就用粉笔重描了一下,好多人来看嘞”。谭奶奶自豪地说。

这座百年木屋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见证,也是柳林村红色文化的缩影。

经过持续调研,实践团最终锚定了柳林村“红色文化+生态资源”的核心特质,为后续推动柳林村发展找准了方向与抓手。

三年来,实践团先后组织10次座谈、20余次实地走访,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对柳林村的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最终形成16万字的专业报告和多篇论文,针对性地提出“以旅带产、以产促旅”的发展思路,有力推动了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至2200亩,黄精、黄柏种植面积扩至2000亩,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此外,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还整理、存档大量口述资料,完善了红军长征史料和村史族谱。

以专业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实践团成员来自湖南师范大学设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现当代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等10余个专业,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文化建设、文创设计、直播带货等方式,赋能柳林村产业发展。

实践团打造专属IP“柳小林”,其衍生的微信表情包被全国用户使用超4万次;全面翻新视觉体系,设计并落地村口对联牌匾、产业特色展板、房屋外墙彩绘及游客游览手册等,实现柳林村“颜值”与文化内涵双提升。三年来,围绕柳林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团推出包括“柳小林”IP形象、农产品包装、景点导视牌、文化墙、产品特色展示牌、墙绘、村门与中草药一条街对联等在内的超60项设计成果。

为解决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实践团通过优化黄精酒、小袋茶、茶砖等包装设计,增强产品的标识度和市场吸引力;连续两年开展带货直播,2024年初尝试销售额破2000元,2025年销售总额突破2万元;连续三年开展电商培训,为柳林村培养了一批本土“新农人”。

▲实践团成员直播带货现场。

以情感表达,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就该让更多人知道柳林。”

作为一名有着一定粉丝量的博主,苏钦在加入实践团之初,就为账号添上了“三下乡”这一话题。下乡期间,他陆续拍摄了6条实践vlog,浏览量达到30多万。通过他的视频,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柳林这个云上村庄。

三年来,为了让这好山好水好产品走出去,实践团屡出新招,从初创视频号,输出12条视频,总浏览量近6万,到罗显坤创新拍摄,其账号中的“小罗书记的工作日志”系列视频浏览量达6.8万,再到为柳林村创作村歌《诗意柳林》,歌曲在网易云平台一经上线,就受到众多网友点赞收听,这些视听作品都成为了柳林村文化对外传播的鲜活载体。此外,实践团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推发新闻近60篇,总浏览量达400万次,进一步扩大了柳林村的影响力。

“这是三年帮扶时光的生动注解”,实践团队长肖鑫宇拿着厚重的成果汇编如是说。实践团收录总结了调研、设计、宣传、电商运营等各方面的工作资料,整理成《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服务团暨文化创意工坊队赴柳林村帮扶成果汇编(2023-2025)》,为这段青春助农的历程添上收官之笔。

▲实践团三年汇编手册。

“同学们实现了从探索与触动,到扎根与反思,再到共生与传承的蜕变,由旁观者成长为建设者,不仅锻炼了能力,更磨砺了心志,这将是大家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苏涵琼说。作为实践团的指导老师,苏涵琼亲眼见证了实践团成员们的成长。

三年帮扶虽已结束,但湖南师大博士服务团暨文化创意工坊队与柳林村的故事仍在继续。经此一行,这支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的成员们更深刻地领悟到社会实践的意义,感受到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青年大学生应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浪潮,在田间地头施展才华、增长技能,以奋斗姿态融入时代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书写绚烂的青春华章。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