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伦 覃超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6 10:14:08
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黄天伦 覃超
秋意渐浓,酉水河畔的晨雾尚未散尽,永顺县小溪镇的千亩橘园已透着生机。枝叶间,由良蜜桔泛着青润光泽,园丰脐橙缀满枝头,富硒土壤孕育的果实裹着山林的清润气息。作为覆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重镇,小溪镇以4万余亩柑橘园为基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荣”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每一颗柑橘都成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载体。
自然条件孕育优质基因。小溪镇的柑橘产业,始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充足的日照、丰富的降水,“发酵带、富硒带、亚麻酸带”三带叠加的土壤优势,让柑橘天然富集硒元素与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0.5%,成就了“永顺蜜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这片富硒土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只有守好生态,才能种出最甜的橘子。”土生土长的种植大户杨勇抚摸着橘树,话语里满是坚守。
生态种养结出绿色硕果。生态种植理念,早已融入橘园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在小溪镇的柑橘基地,“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技术覆盖千亩果园,从源头减少农药残留。技术团队常年奔走田间,开展大果实蝇防治等专题培训,指导果农实施“一果两剪”采收、采前30天控水等标准化流程,确保每颗柑橘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为破解疏果浪费难题,该镇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研发小青柑莓茶复合产品,将疏掉的幼果加工成香料与茶品,让柑橘实现“一果多用”。如今,这里的柑橘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更通过源头赋码实现全程可追溯,装箱外销时印在包装上的认证证书,成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品质凭证。
科技赋能释放产业价值。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让生态柑橘释放更大价值。2006年,杨勇牵头成立长官果王柑桔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从散户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转型。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深度合作,引进爱嫒系列等25个优良品种,完成5000亩低产园改造,使柑橘亩产从1200公斤提升至2000公斤。2019年,投资2000万元的柑橘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贮藏库、分选线、交易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年加工出口能力达3万吨,通过满洲里等口岸将柑橘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年出口创汇1258万美元。“从枝头到码头,全程冷链保鲜,咱们的生态橘在国外超市很抢手。”湘西伟佳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分拣车间里,工人们正将分级后的柑橘装箱,负责人介绍着远销海外的盛况。
共富模式成就希望产业。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富民财富。小溪镇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3047户稳定脱贫户参与柑橘种植,建设产业道路30公里、山地轨道车2万米,让橘园管护更高效。贺喜村4600亩柑橘园年产9000余吨,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小水溪村2700亩柑橘基地让移民户的“他乡”变“故乡”,曾经的库区移民如今成了“橘园主人”。镇里还将柑橘生态文化与乡村建设结合,评选“最美农家”,让生态理念融入乡风文明建设。
秋日的小溪镇,橘香漫过酉水河,也漫过村民的笑脸。从守护富硒土壤的生态坚守,到科技赋能的品质提升,再到全链发展的价值释放,小溪镇用一颗柑橘书写了生态产业的发展答卷。正如镇党委书记朱东所说:“我们种的不仅是富民橘,更是生态橘、希望橘,这抹橙黄将继续照亮山区的绿色振兴路。”
责编:包伦金
一审:包伦金
二审:彭美林
三审:孟春绒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