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微光成炬,照见星河

  科教新报   2025-09-25 20:12:39

石门县湘佳永兴学校 车娅琴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更愿做一盏微灯——不求耀眼,只为在孩子们夜行的路上,投下一缕光,暖一段心途。

一个深秋的傍晚,山雨欲来。我在泥泞的村道上遇见瘦小的小洪,校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脚步蹒跚。我摇下车窗,他倔强地说:“老师,我能走回去。”可当车门打开,暖意袭来,他终于垂下头,轻声吐露:父母在外打工,奶奶年迈,无人接送。那一刻,我决定每天顺路接送他。从此,我的车成了“流动课堂”。山路蜿蜒,车厢里却热闹非常——我们讲数学题、背古诗词,也聊心事。小说他总学不会解方程式,希望考好一点,让奶奶开心;另一个孩子悄悄告诉我,他想考满分,让奔波劳作的妈妈笑一笑。

然而真正刺痛我的,是一张五年级的数学成绩单:42人中15人不及格。这与近期报道中某班级不及格率高达23%的情况不谋而合。红叉密布的作业本,像无声的警醒,许多孩子放学后无人辅导,知识的缺口越拉越大。于是,我征得部分家长同意,每天放学后义务辅导一小时。

知识的灯,在暮色中亮着我们从最基础的运算开始,像搭积木一样重建知识根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当小杰第一次独立完成所有计算题,激动地大喊:“我会了!”我望向那一双闪亮的眼睛——希望的光,正在悄然传递。

掌声未落,两个空座位让我心头一紧:小和小。一个因父母离异变得沉默,一个因患先天性疾病而频繁缺课,落下的不只是课程,更是信心。家访之路崎岖难行,小覃家住在几公里外的山坳里。第一次去,他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低声说:“老师,我跟不上了,我不想念了。”那一刻我明白,我们要补的,不只是功课,更是被生活磨蚀的希望。

于是每个周末,我的成了“特别辅导站”。起初他们拘谨少言,渐渐地,开始提问、争着讲题。后来,小在全校朗诵比赛中获奖,站在台上声音清亮;的作文《我的老师》被贴在宣传栏,字里行间满是光亮。我知道,有些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已在孩子们心底悄然生根。

四年如风而逝,我依然坚守于三尺讲台。教育是什么?它是风雨中撑起的一把伞,是课后迟迟不灭的一盏灯,是永远为孩子敞开的一扇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守护。这些孩子教会我: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一个看似黯淡的生命,都看见属于自己的光。

我们或许成不了太阳,但请相信,每一束微光都有力量。当千万盏灯在乡野间次第亮起,连缀成片,便足以照亮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夜路,照亮他们未来人生的漫漫长夜

这盏灯,我会一直点着。 因为它照亮的,不只是课本上的字句,更是生命深处,那一片浩瀚星河。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