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易高发 科学防范牢记“十八字口诀”

邹伟瑜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9 18:09:07

新湖南客户端9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秋分临近,气温渐降、昼夜温差拉大,呼吸道、肠道及蚊媒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段。今天上午,在“时令节气与健康湖南·秋分篇”新闻发布会上,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杏莉针对秋季传染病预防给出专业指导,为公众科学应对疾病风险、平安度秋提供实用方案。

发布会上,李杏莉教授明确了秋季需重点警惕的三类传染病。其一为呼吸道传染病,涵盖流感、新冠、麻疹、腮腺炎等,此类疾病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在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易快速扩散;其二是肠道传染病,以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引发的病毒性腹泻为代表,主要经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儿童群体需格外注意;其三为蚊媒传染病,南方地区因初秋气温仍适宜蚊虫活动,伊蚊传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风险较高,需持续做好防蚊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特点,李杏莉教授提出“通用+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并将核心要点总结为“十八字口诀”: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打疫苗、吃熟食、防蚊虫。

在通用预防措施上,她强调“勤洗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优的手段,需在吃饭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准备食物、接触病人、处理垃圾等6类关键场景,采用“七步洗手法”,配合流动清水与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20秒;“常通风”可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建议每天开窗2至3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戴口罩”是公共场所防护的关键,在公交、地铁、医院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区域,需规范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是预防多种传染病的重要防线。”李杏莉教授特别提醒,老人、5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应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肺炎、麻疹、手足口病等相关疫苗,从源头降低感染及发展为重症的概率。

针对肠道传染病,需额外把好“入口关”。日常饮用烧开的水,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海鲜,必须彻底煮熟煮透;处理生食与熟食的砧板、刀具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生吃的瓜果需洗净,切断病从口入的传播路径。

对于蚊媒传染病,预防重点在于“防蚊灭蚊”双管齐下。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容器,翻盆倒罐消除伊蚊孳生环境;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前往草丛、树林等蚊虫密集区域;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合规灭蚊产品,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秋季传染病防控关键在落实。”李杏莉教授表示,只要公众牢记并践行“十八字口诀”,做好日常防护,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切实保障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安稳度过秋季。

责编:兰宇琪

一审:邹伟瑜

二审:李昆励

三审:鲁红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