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19 16:58:09
石门县湘佳永兴学校 冯桃
粉笔在黑板上划出“力学”二字的瞬间,粉笔灰簌簌落在深蓝色教案本上,像冬夜初雪般轻盈。站在湘佳永兴学校的讲台前,我尚未意识到,这方寸天地将成为心灵共振的发生地。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宇在秋日午后带给我的启示。那个总蜷缩在后排的男孩,总把物理课本的边角卷了又展。他攥着59分的试卷站在办公室门口,不安地对我说:“冯老师,浮力公式我背了二十遍,可为什么题总做不对?”我没有立即翻开练习册,而是带他走向实验室。当木块在水面轻晃、铁钉沉入水底时,他突然抓住我的袖口说:“我明白了,就像游泳时要憋气,其实是水在托着我们。”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真正的教学不是填写标准答案,而是启迪心灵的智慧。
另一次关于对错的顿悟,发生在电路实验课上。两组学生为导线连接方式争执不下:一组恪守教材步骤,另一组执意另辟蹊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将备用元件推至桌间。最终,保守组收获了稳定的电流,创新组虽遭遇线路接触不良,却意外发现用橡皮擦拭导线能使灯泡更亮。这个未被教科书记录的细节,让他们在实验报告里骄傲地写下:“我们找到了‘民间智慧电阻定律’。”课后,我在黑板上留下爱因斯坦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看着少年们发亮的眼睛,我似乎触及到教育的本质:它从不是单向度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共赴的思想探险。
如今走过教室走廊,总会因细微的温暖而驻足:窗台上用吸管自制的密度计,作业本角落画着比“V”的牛顿小人,还有那个总考不及格的女孩悄悄塞给我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现在觉得浮力公式像一首押韵的诗。”这些瞬间让我确信,那些曾飘落在讲台上的粉笔灰,早已化作星子,栖息在某个年轻人的心灵宇宙中。
物理课本终将合拢,我期待他们带走的远不止解题技巧,而是在面对人生难题时,能记得实验室里那块始终上浮的木块,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属于自己的“浮力”;当遭遇挫败时,会想起那盏经反复调试才点亮的灯泡,理解所有光芒都诞生于坚持不懈。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我却更愿自比为“追光者”。在概念与现象、困惑与顿悟的间隙里,捕捉那些倏忽即逝的灵光。而每一声“原来如此”的惊叹,都是照亮我漫漫长夜不灭的火种。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我们用知识作火把,点燃的火星终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照亮整片星空。
责编:梁淑怡
一审:梁淑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