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8 17:14:49
在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不仅是一个称号,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既要做传授专业知识的“经师”,更要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人师”。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黄俐,正是这样一位在职业教育一线持续耕耘、不断探索的优秀代表。
左手秉持专业教学之匠心,右手践行立德树人之初心。从企业车间到大学课堂,从国内讲台到国际援外培训现场,黄俐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一位职教工作者如何“连接学校与企业、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初心故事。
从课堂到企业的跨越:产教融合的实践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黄俐始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与实践全过程。她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育人机制创新。
“只有真正走进企业,教学才有真实的开始。”每年暑假,在学校组织的教师企业实践活动中,黄俐总是率先报名。近年来,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广州、深圳、义乌、长沙等多地的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商公司,通过一线实践持续更新对行业动态的认知。
这些宝贵的经验迅速反哺教学。她主持修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开设《跨境电商英语》《短视频与跨境直播》等紧贴行业需求的新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她自主开发在线课程,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打造“岗课赛证”融通的精品课程。其课程资源丰富多元,涵盖微课、案例分析和虚拟仿真等多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更为重要的是,她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外经贸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她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合作开发教学资源、联合实施教学评价,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由于对产教融合的执着追求和扎实实践,黄俐成功立项了3个与产教融合相关的省级以上课题,主持了基于产教融合的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工作,并两次获得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这些成就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产教融合实践探索的肯定。
“三心”精神的培育:服务之心的传承
在黄俐看来,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她所倡导的“耐心、诚心、细心”的“三心”服务精神,已成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这一理念的形成,源自一个个真实的育人故事。2021年,学生小陈在深圳某跨境电商企业实习期间,遇到一位来自阿联酋的客户,对方连续提出二十多条严苛的产品修改要求。近乎崩溃的小陈深夜拨通了黄俐的电话。黄俐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以一贯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她:“让我们先用耐心倾听,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原因;用诚心对待,换位思考其文化背景;再用细心发现那些苛刻条件中可能存在的共赢契机。”
遵循“三心”原则,小陈主动与客户深入沟通,得知对方正为斋月促销做准备,对首批发货的品质和时效有着特殊要求。她随即为客户提供了额外的阿拉伯语文案支持,并重新规划物流方案,最终不仅留住了订单,更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如今,该客户已成为企业的稳定合作伙伴,每年带来超百万元的订单。
这一案例已成为黄俐课堂中的经典教材。她常说:“商务英语学生既要掌握语言技能,更要懂得服务之心。耐心是跨文化沟通的基石,诚心是建立信任的关键,细心则是发现机遇的法宝。”
通过模拟实训、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黄俐不断引导学生体悟并践行“三心”精神。她还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行业对服务品质的高要求。这一理念已深深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刻影响着一届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少毕业生反馈,正是“三心”精神的熏陶,使他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架设跨文化的桥梁:援外培训中的文化使者
援外培训是黄俐教学生涯中另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院援外项目主管,她带领团队承担了4个援外培训班的全部服务工作,从接机送机到酒店会议,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服务”的温度和专业。
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莎巴娜·芭图动情地回忆:“当我生病时,是黄老师送我去医院。她就像我们在中国的母亲,不仅关心学习,更照顾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黄俐对文化细节有着敏锐的把握。她特别关注各国学员的饮食禁忌与偏好,精心设计餐饮方案,既让来自伊斯兰国家的学员享受到地道的清真美食,也让所有学员体验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厚魅力。细致周到的安排,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文化交流的窗口。
(黄俐与科特迪瓦学员参观上海豫园体验中国文化魅力)
在担任科特迪瓦中小企业研修班项目主管期间,黄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考察活动。当学员们站在上海外滩,眺望浦东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时,无不为之震撼。学员Ada紧紧握住黄老师的手,动情地说道:“这趟旅程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国速度,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我要把中国的创新发展经验带回国,让我们科特迪瓦也能走上这样的腾飞之路!”
黄浦江的夜色中,学员们与黄俐交流着考察心得。这一刻,语言不再是障碍,而成为连接中非经贸合作的桥梁。黄俐望着学员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深深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援外培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搭建心与心之间的桥梁。”黄俐常常这样告诉她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既分享中国经验,也学习各国智慧。”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她在援外培训工作中赢得了各国学员的尊重和信任。
在黄俐看来,商务英语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商务人才。她通过援外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服务外国学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许多参与援外服务工作的学生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对专业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通过援外培训,我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更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经师人师的境界: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夜幕降临,黄俐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着多个窗口:企业项目的技术文档、援外培训的资料、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些都是她三十年教学生涯的缩影。
“职业教育教师应该是桥梁的建造者。”黄俐说,“连接学校与企业,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应用。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我们看到专业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三十年来,黄俐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既为经师,亦为人师”的深刻内涵。她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成长。
在同事们眼中,黄俐是一位乐于分享、热心助人的前辈。她无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成果,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教学,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职业教育教师。”一位年轻教师这样说。
回顾三十年的教学生涯,黄俐表示,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每当看到学生在职场中取得成就,或者听到学生说我的课对他们有帮助,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对于未来,黄俐表示将继续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贡献力量。
“职业教育的道路还很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黄俐说,“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既为经师,亦为人师’的理念,就能为学生搭建通往成功的桥梁,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条路上,她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依然坚定而有力。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