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施俊杰:光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长卷——评第二届“我的村庄”乡村振兴影像大展(怀化)

  湖南文联   2025-09-18 10:41:59

光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长卷——评第二届“我的村庄”乡村振兴影像大展(怀化)

文|施俊杰

第二届“我的村庄”乡村振兴影像大展(怀化)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如期开幕。这场以“怀景・怀乡・怀味”为主题的影像盛宴,绝非简单的摄影图片展陈,而是摄影人以镜头为笔,在时代的画布上勾勒出的乡村振兴壮美长卷。从生态之韵到乡愁之深,从产业之兴到科技之变,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对乡村的深情凝望,每一段影像都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一、以构图搭建乡村振兴的视觉骨架

构图是画面的骨架,更是情感与主题的视觉表达。在第二届“我的村庄”大展中,摄影师们凭借精妙的构图技巧,将乡村的空间层次、元素关联与发展脉络,都凝练于画面结构之中,让乡村振兴的视觉叙事既具艺术张力,又富现实深度。

刘刚《葡萄熟了》

刘刚的《葡萄熟了》利用葡萄藤架形成天然框架,将人物和装满葡萄的推车框在其中,突出主体的同时增加画面层次感与纵深感,引导观众视线聚焦画面中心,增强场景代入感。人物位于画面中心,两侧葡萄藤架对称分布,营造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强化画面秩序感,凸显葡萄种植园规整布局,体现农业生产的有序与规范,人物动作和表情以及饱满的葡萄,共同构成丰收景象,展现农业生产成果与劳动者喜悦。

廖艳梅《窗外风景秀》

廖艳梅的作品《窗外风景秀》巧妙运用中式窗棂作为框架,将窗外高铁、山水、天空框入其中,形成画中画效果,突出主体且增添层次感与形式美感。窗棂古朴线条与高铁现代感线条对比,加上山水氤氲柔和的线条调和,使布局协调且富有节奏感,传递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意境。

李小平《高铁驶过美丽乡村》

《高铁驶过美丽乡村》采用俯瞰视角,将广袤乡村的空间层次清晰铺展。远景是金黄的稻田,如大地的调色盘;中景是错落有致的民居,散发着古朴气息;近景是疾驰而过的高铁,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穿梭其间。这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构建,不仅展现出乡村的广袤,更通过高铁这一现代元素与传统乡村景象的融合,暗示着乡村在时代发展中的快速前进,传递出乡村在高铁助力下蓬勃发展的美好意境。

二、以光线营造乡村振兴的情感氛围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它能赋予画面温度、氛围与情感指向。在本次大展里,摄影师们通过精准捕捉乡村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光线特质,或柔和温润,或热烈鲜明,让光线成为传递乡村振兴情感、烘托时代氛围的关键媒介,让观者透过光影触摸乡村的生活质感与发展脉搏。

董勋《云上稻香》

《云上稻香》采用柔和光线,避免了强烈阴影,使梯田绿色清新自然,营造宁静、舒适的氛围,同时微妙的光影变化为画面增添立体感与层次感,让梯田形态更生动。《金穗织纹》利用阴天或柔和时段均匀光线拍摄,真实地还原了稻田绿色和收割机色彩,清晰展现细节,营造出专注、忙碌却有条不紊的农业收割场景。

匡安琍《好奇》

匡安琍的手机摄影作品《好奇》,运用侧光形成的明暗对比,增强人物立体感,展现老人衣着纹理、孩童身形轮廓,为地面的光影增添了视觉趣味,强化了空间感与质感,营造出温暖、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田文国《炸龙贺新春》

《炸龙贺新春》利用活动现场的火光作为光源,橙红色火光照亮场景,营造热烈喜庆氛围,契合新春主题,火光在人群和烟雾上形成闪烁跳跃的光影效果,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身临其境之感,让观者感受现场喧嚣与活力。前景密集人群与中后景火光、烟雾的疏密对比,突出活动热闹氛围,增加画面层次感,让场景更生动,诠释了传统民俗文化在新春的蓬勃活力以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三、以色彩传递乡村振兴的多元活力

色彩作为情感的载体,它能跨越语言,直抵人心,传递乡村的气质、活力与发展态势。本次大展中的作品,以丰富且协调的色彩语言,展现乡村生态的盎然生机、文化的厚重底蕴与产业的多元活力,让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在视觉中铺陈开来。

严伯霖《桔园新科技》

在严伯霖的作品《桔园新科技》中,蓝天的澄澈蓝色与桔园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这种对比既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又让无人机的存在更加突出。同时,山峦的浅色调与前景桔园的深绿色也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层次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表现。蓝色象征着科技、未来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绿色象征着自然、生机与农业生产的希望,营造出一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意境。桔园的蓬勃生机、无人机代表的科技力量以及广阔的自然与天空,共同构建出一幅乡村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引发观者对乡村振兴、科技助农的思考与憧憬。

周玲《乡村鹅歌》

《乡村鹅歌》里绿色草地、山林与紫色小花形成鲜明色彩对比,增加视觉冲击力,鹅的浅棕色羽毛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互协调,绿色象征自然、生机与活力,紫色小花增添浪漫与温馨感,鹅的色彩凸显乡村生活质朴,共同诠释乡村生活的生机与美好。

廖颂怡《百舸竞渡龙舟盛会》

《百舸竞渡龙舟盛会》以红色、黄色等鲜艳色彩的龙舟队服为主色调,在灰绿色水面衬托下形成强烈色彩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龙舟整齐排列形成富有节奏感的线条,增强画面形式美感与秩序感。龙舟色彩鲜艳的队服与平静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活动热烈氛围,岸边人群多彩服饰与龙舟色彩相互呼应,整体色调丰富协调,展现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红色、黄色等色彩象征热情、活力与喜庆,很好诠释了龙舟竞渡传统民俗活动的欢乐氛围和人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传递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展现出传统民俗活动的盛大场面和人们团结拼搏的精神,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

四、以技术创新拓展乡村摄影的边界

在数字时代,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为摄影带来无限可能。本届“我的村庄”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乡村摄影的结合,让VR、AI等技术为乡村影像注入新活力,既拓展了乡村摄影的表现形式,也让乡村振兴的叙事更具时代感与沉浸感,为乡村摄影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此次大展在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的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首部关于乡村振兴的VR视频《我的村庄——稻梦之乡》,打破传统摄影的平面局限,通过前沿V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走进怀化的田间地头,感受杂交水稻生长历程,拓展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与乡村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连接。以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为灵感创作的沉浸式多媒体影像艺术装置,通过特定空间视角与多感官体验,构建出可具象感知的禾下世界,将科技与艺术、现实与梦想完美融合。

怀化籍艺术家舒勇运用AI技术创作的《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语言相结合,既保留乡村文化的传统美感,又赋予作品数字时代的创新性,为乡村摄影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从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本次大展中一次极为成功的实践。

五、以主题表达构建乡村振兴的精神图景

主题表达是摄影的灵魂内核,意境是摄影的精神延伸。本次大展突破传统乡村摄影的单一叙事,从生态、文化、产业等多维度切入,将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转化为一个个富有精神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影像主题与意境,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既能感知乡村的物质变迁,更能触摸到乡村的精神脉搏。

吴萍珍《火车上的直播销货》

《火车上的直播销货》聚焦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产品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构图以火车车厢为框架,将直播场景框定其中,形成天然的画中画效果,突出了核心内容。车厢内,身着民族服饰的女性是视觉焦点,她们的姿态和手中的农产品吸引目光,左侧和前景人物的存在丰富了层次,营造出车厢内热闹的直播氛围。光线均匀的室内光,柔和地照亮人物、服饰和农产品,保证了细节清晰,还原了直播的真实感,营造出亲切自然的氛围。色彩上,民族服饰的鲜艳色彩与农产品的自然色彩相互映衬,与车厢浅色调背景协调,既展现民族特色,又体现农产品的新鲜,强化了直播销货助农的主题,传递出乡村经济借助现代科技焕发生机的活力……

第二届“我的村庄”乡村振兴影像大展,从生态之美到文化传承,从产业发展到科技赋能,每一幅照片都在诉说着乡村的故事,展现着乡村的活力,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这不仅是一场摄影展览,更是一次文化行动,一次情感共鸣,一次时代记录。在光影的世界里,多彩的乡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被生动地讲述,时代发展的脉搏正被更多的人清晰地感知。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