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教培育技能“新苗”

黄雅群   湖南工人报   2025-09-18 09:49:46

原标题:宁乡市总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靶向”施教培育技能“新苗”

“感谢宁乡市总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让我们这些劳动者通过精准培训获得就业能力。”9月15日,陈娇正式上岗,开启了自己的育婴师职业生涯。

职工“点单”培训,工会“靶向”施教。近年来,宁乡市总工会深入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从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到一人一课、一产一策、一人一档,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培育了一批技能“新苗”,其中100余名学员成长为技术带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人才“基石”。

“一人一课”,田间设课堂

“先要把遮阳板盖上,周围铺的膜要打开,保持基地通风……”位于宁乡市花明楼村的生态基地里,新教室正播着PPT,38岁的“辣椒大王”肖胜蓝皮肤黝黑,裤腿上卷着些泥土。他讲一句,“学员们”低头记一句。

省劳动模范肖胜蓝从事蔬菜种植16年,最先开展湖南地区辣椒秋延迟产业化示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秋延后辣椒种植技术集成方案。他的“田间课堂”自2018年开课,学员多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技术员、种植农户。

“把自己走过的弯路摆台面上讲,让其他人少走些弯路。”学员“点单”、基地“开课”、“线上线下”双渠道授课,几年时间下来,肖胜蓝总结出4套课程体系,涵盖种植技术、直播带货等,累计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带动湖南秋冬季辣椒种植面积突破667公顷。

今年,“田间课堂”有了新变化。在宁乡市总工会、花明楼镇工会联合会支持下,基地旁建起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设有职工书屋、劳模直播间等,崭新的上百平方米教室里,空调、投影、音响、课桌椅一应俱全。

劳模创新工作室敞开大门,迎接不同学员。肖胜蓝的徒弟周明亮成了直播间里的“常客”,“解决了辣椒种植,现在试试开直播,让小辣椒出‘远门’”。

“有工会助力,1+1>2。”肖胜蓝的“课堂”依旧设于田间,但多平台教学设施,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实践有了模拟场,理论有了授课间。

近年来,宁乡市总工会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充分发挥“一人一课”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新建6家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基地,涵盖种植、畜牧养殖、茶叶加工、生物科技等行业;开展乡村建设工匠技能培训,涵盖砌筑、木工、水电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产一策”,提技促“产改”

9月11日,机声隆隆,电机飞旋,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人巡检时发现恒压供水系统电机故障,立即通报设备维护员谭亲胜。经细致查验,故障很快得以排除。

“如今,不用求助‘外援’,我也能搞定电工编程。”谭亲胜尝到了实实在在的培训“红利”。

46岁的谭亲胜,在格力从事维修工作已近8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电工维修员从“手工铁匠”转成了“程序员”,“不懂编程、PLC端微电脑,维修变得难上加难。”

去年夏天,面对产业需求,宁乡市总工会率先开展PLC电气工程编程培训,谭亲胜主动报名参与,经导师专业指导,收获了不少新技能。他说:“培训适应岗位需求,工会再举办,我还得去参加。”

“适应高新技术生产要求,企业迫切需要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宁乡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潘志武看来,让培训内容真正契合生产所需,营造良好的技能培训环境,才能更好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仅去年,宁乡市总工会共开办“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培训班8期,培训技工近400名。

今年初,宁乡市总工会逐一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量身定制“一产一策”向新型培育“清单”。

围绕宁乡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市总工会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产业工人开辟了人工智能训练师、新能源汽车技术等高质量提技赋能“新路径”。

7月16日,宁乡市总工会工程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班正式开班,50名学员齐聚一堂,开启一段AI技能提升之旅。

培训内容涵盖学习解密AI工具、掌握AI“沟通秘籍”,以及如何高效打造个人IP及账号搭建、AI创造高效短视频拍摄脚本等。

“学了才知道,视频剪辑有这么多知识点。”36岁的李林是自由职业者,结束培训后,在家尝试线上接单视频剪辑,不断升级技能,按件计费,800至1000元不等。

“一人一档”,工会帮就业

“家人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款非常适合咱们宝妈的湿巾产品……”宁乡妈仔谷母婴店里,胡芬正对着镜头,卖力吆喝。而几个月前,她还是位性格稍显内向的单亲妈妈。

胡芬的变化,源于一次工会培训。

在深入探索“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过程中,宁乡市总工会联合职业培训学校,实行“一人一档”动态化跟踪,持续推进“培训+鉴定+就业”三方衔接。

今年,宁乡市总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培训班相继开班。胡芬成为育婴师培训班学员。

“不仅学知识,还能考证。有了证,就有了找工作的‘敲门砖’。”结业不久,经职业培训学校跟踪推荐,胡芬在家门口的母婴店寻到了心仪工作。

“打破了企业‘招不到人’、学员‘找不到工作’的信息壁垒。”职业培训学校相关负责人廖灵慧告诉记者,“一人一档”动态化跟踪,为每位学员精准规划就业方向,更与企业达成人才输送意向,实现就业的精准匹配。

近年来,宁乡市已有逾900名学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获相关等级认证,就业率达76%。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潘志武表示,目前,宁乡市总工会正积极引导企业结合不同岗位需求,“靶向”施教开展相应培训试点,培育技能“新苗”,推动人才培育工作走深走实。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工人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