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5-09-18 07:33:58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9月18日14版
邢 玲 车 轩
“到账440900元!”近日,一则来自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附注为“湖南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融资补贴”的银行短信,让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湖南群展电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徐建军倍感振奋。“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他表示,“我们将把这笔资金继续投入智能设备更新,加速推进公司智能化转型升级。”
据悉,此次益阳市共有16个项目获得该项补贴,总金额达725.1万元。政策活水,正汇入企业发展的脉搏。
在益阳,政策不是锁在抽屉里的静态文本,而是疾驰在服务一线的“速递员”,是精准滴灌企业田地的“春雨”,更是能够兑现为真金白银的“暖心券”。
近年来,益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助企纾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彻底打破政策与企业之间的“玻璃门”,高效推动一项项惠企政策从纸面落进现实,把文字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增长力”。
科学出台政策——
靶向发力,构建产业发展“政策矩阵”
益阳的政策制定,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牵引,做足精准文章。市委、市政府紧扣“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针对先进制造业、创新创业、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等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科学谋划,系统出策。
政策迭代,越改越实。先进制造业支持政策自2021年实行以来已动态修订3次,累计为1742个项目兑现奖补资金2.26亿元,持续优化的条款让支持力度更贴合产业实际。精准滴灌,越灌越准。今年4月,瞄准电容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PCB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布“人才16条”,以创新团队引进、“科创飞地”建设等务实举措破解“卡脖子”难题;5月,出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8条”,从用能、用地、用工、物流、融资、税费、行政、中介等8个维度协同发力,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降低综合成本超4.4亿元;7月,“支持大学生创业12条”重磅落地,以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等真招实举激发青年创业活力。
县域政策,同频共振。沅江市聚焦船舶制造产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10条,大通湖区推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39条……一系列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与市级政策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政策矩阵”,共同支撑起益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主动送上政策——
矩阵推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
好政策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益阳深知,政策只有被企业看得见、读得懂,才能用得上。为此,益阳构建起全覆盖、高频次的政策推送矩阵,力争让惠企政策“知晓率100%”。
线上,政策快车“主动跑”。定制开发的“政策快车”平台,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自2023年上线以来,该平台已累计向企业主动推送政策信息近10万条次,成为企业掌上的“政策智慧管家”。线下,宣讲队伍“面对面”。益阳整合10个市直部门、8个县市区力量,组建由“金牌”政策宣讲员构成的宣贯团队,今年已举办企业端政策培训232场次,将政策的范围、条件、标准和流程讲得明明白白、通俗易懂。
此外,“惠企政策口袋书”已编印至第八册,成为企业随用随查的“工具书”;为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配备“一对一”帮扶专员,结合“送解优”行动上门宣讲,今年已走访企业4450家次。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政策咨询热线(市长热线企业专席)等多渠道同步发力,确保企业随时随地可查询、可咨询、可化解疑惑,彻底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百米”。
精准推行政策——
数据赋能,实现企业培育“梯次跃升”
精准,是益阳惠企政策工作的核心关键词。这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更贯穿于政策的推送和企业的培育全过程。
“政策快车”平台通过智能匹配算法,为每一家规上企业量身定制《年度项目申报规划报告》,精准提醒企业需重点关注的政策、申报时间、流程要求,并提供与标杆企业、同类企业的对比分析。对匹配度高的政策,平台自动启动“平台+短信”双推送模式,确保企业不错过任何一项适合的政策红利。今年以来,已为企业生成定制化规划报告1743家次,发送精准提醒短信23583条次。
在此基础上,益阳建立起品牌梯次培育机制,动态更新后备企业培育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全方位帮助企业理解政策、用足政策、争取政策。截至目前,益阳已培育出上市企业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9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71家,规模工业企业1526家。今年以来,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重点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1家,创新主体队伍持续壮大,呈现出强劲的梯次跃升态势。
及时兑现政策——
真金白银,提升企业真实“获得感”
政策兑现,是检验一切政策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益阳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争资金、降成本、增效益,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益阳已帮助工业企业兑现各类惠企资金超12亿元: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税费优惠9.3亿元;工业领域13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02亿元;兑现市级先进制造业奖补资金5757.5万元,惠及481家企业的712个项目;16个项目获得省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融资补贴725.1万元;通过降低社保费率、深化电力改革等举措,为企业节约社保成本6540.2万元、节约办电成本9256.4万元;制造业贷款余额达204.9亿元,同比增长15.1%;新增工业供地24宗;助力工业企业新增招聘14239人……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有力证明,更是益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生动注脚。
从科学精准的“政策供给”,到主动高效的“推送服务”,再到即时快捷的“资金兑现”,益阳用一套环环相扣、持续创新的“组合拳”,打破了政策传导的壁垒,疏通了资源要素的堵点,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
这套打法背后,体现的是益阳市政府部门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是一种“与企业并肩奔跑”的发展理念。当政策的“含金量”彻底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益阳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必将更加动力澎湃。
责编:宋姗姗
一审:雷鸿涛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