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蓝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23:03:0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罗蓝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而法治则是产业稳健发展的根本保障。凤凰县竹山村、菖蒲塘村,两地依托特色产业实现“从贫到富”的跨越,不仅展现了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更为基层检察机关找准履职切入点,以法治力量赋能产业振兴提供了深刻启示。
竹山村
作为以苗族文化为核心的文旅特色村,竹山村通过“同心五共”治理模式,将昔日深度贫困村蝶变为年接待游客35.4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964.44万元的“网红村寨”。其发展密码在于“守好生态底色、做活文化文章”,而这恰是基层检察履职的重要发力点。
以公益诉讼守住生态“生命线”。针对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河道生态治理等开展专项监督,如凤凰县检察院曾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整治非法采矿行为,成功恢复耕地40亩并补种树苗,让“山水苗寨”的颜值长久在线。
以多元修复传递法治温度。办理破坏环境案件时,摒弃“一罚了之”,推行“补种复绿+公益劳动”修复模式,此前当地检察机关曾督促违法者增殖放流鱼苗21万尾,10余名行为人通过义务护林承担生态责任,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保障文旅产业发展环境。
以特色普法厚植法治根基。借鉴竹山“苗语普法小分队”经验,将生态保护法规融入苗族歌鼟、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让“保护生态就是保护饭碗”的理念深入村民与游客心中,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
菖蒲塘村
“一棵果树富一方百姓”,菖蒲塘村依托猕猴桃、柚子等特色水果产业,实现年产值超亿元,村集体收入十年增长70倍,特色产业要“长盛不衰”,离不开法治的“精准滴灌”。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破解“品牌之困”。针对“菖蒲塘村”商标曾遭恶意抢注的问题,检察机关主动协助村集体完成核心类别商标注册,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假冒侵权专项整治,为特色产业守住“金字招牌”。
提供精准指导,助力产业“升级之跃”。围绕水果深加工、智慧农业等延伸产业链的需求,通过检察建议推动企业建立食品溯源体系、完善生产标准,如菖蒲塘村引入智慧监测设备提升种植效率,检察机关同步引导企业防范质量安全、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
化解矛盾纠纷,优化“营商之境”。在村域设立“检察联络站”,及时调解土地流转、订单履约等涉企纠纷,此前当地检察机关通过“圆桌调解”成功化解涉果农纠纷20余起,为产业发展扫清“绊脚石”。
从竹山村的“文旅兴村”到菖蒲塘村的“产业富民”,两地实践充分证明: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基层检察机关必须主动融入、精准发力。作为祁阳检察院干警,我们要立足祁阳实际,围绕湘江流域生态保护,以公益诉讼守护祁阳“绿水青山”,为文旅产业发展夯实基础,真正让“检察蓝”成为祁阳乡村振兴的“法治底色”,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检察力量。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