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丨第一颗纽扣:点亮山野星辰的教育微光

  科教新报   2025-09-17 17:13:54

石门县湘佳永兴学校 朱辉霞

那年的秋意格外浓重,我沿着盘山路蜿蜒而上,颠簸六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云雾深处的石门县壶瓶山镇中心学校。推开斑驳的校门时,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望向我——清澈、局促,像散落在山坳里未经磨砺的星子。

第一堂英语课,我在黑板上写下“My Dream”。孩子们挨个站起造句,带着泥土味的乡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轮到最后一排的小胖时,这个总把校服穿得歪歪扭扭的男孩突然挺直腰板:“我的梦想是走出大山!”几个孩子吃吃笑起来,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固执地盯着我,仿佛在等一个答案。课后,我轻轻拉住他,指尖点了点他错位的衣扣:“要不要重新系一次?”他笨拙地解着扣子,却在第三颗纽扣突然停住:“老师,走出大山’用英语怎么说?”

家访那日,山风掀开他家的木门。屋内,小胖正踮着脚给爷爷擦汗,墙上发黄的奖状被米粒粘得整整齐齐。灶台边摊开的英语书上落着几点油渍,他头也不抬地说:“爷爷说山里娃认几个字就够了。”铁锅里的粥咕嘟作响,盖住了他后半句的哽咽。

转机始于一场暴雨。那天小胖浑身湿透冲进办公室,从怀里掏出一个裹了三层塑料袋的作业本。翻开的纸页上,歪斜的字母拼成稚嫩的誓言:“I want to be a doctor,because my grandpa was always ill.”我在末尾画了道彩虹,写下:“梦想是种子,坚持是雨水。”第二天,本子里多了张皱巴巴的纸条:“老师,怎么才能一直下雨?”

从此,我们有了秘密的“溪流信箱”。他的问题有时是英语时态,有时是山外世界的地图像迷宫;我的回复时而画成思维导图,时而抄录泰戈尔的诗句。那年深秋,我撞见他站在讲台上教同学系扣子:“第一颗对了,整件衣服就顺了。”晨光透过窗棂,把他矮胖的影子拉得修长。

离别时,他塞给我一幅铅笔画:歪扭的小溪穿过群山,奔向纸页边缘的蔚蓝。多年后,医学院的来信里,曾经的男孩写道:“老师,我这条山溪终于要流回故乡了。”信纸散发着淡淡的消毒水味,署名处工整地印着“住院医师 陈小川”。

如今每当我整理衣领时,总会想起那个扣错纽扣的男孩。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互为对方的第一颗纽扣——他借我的眼睛望向海洋,我用他的勇气读懂山峦。在生命与生命相互扣合的刹那,真正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