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暖心“志愿红”绘就最美画卷​——湘南学院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炼成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11:07:17

编者按

今年7月底,由中央社会工作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联合评选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正式发布,我省11个志愿服务典型上榜,包括4名“最美志愿者”、2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3个“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为做好典型宣传,多角度讲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邓朝辉

在郴州市,有这样一个社区:以1550户家庭为根基,以13名党员先锋为引领,以9984名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热血为驱动力绘就基层治理最美画卷,在湖南声名鹊起。它就是湘南学院社区——今年7月底新晋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湘南学院社区组织医疗志愿者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党建引领筑根基 多元方阵聚合力

“基层党建是凝聚党群力量的核心纽带,也是志愿服务走深走实的根本保障。”湘南学院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娟始终坚信这一点。多年来,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围绕群众需求构建起“党建+志愿”全新格局,精心组建起党员、青年、巾帼、在职党员先锋队四支核心志愿队伍。

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带头投身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心骨”青年志愿者凭借活跃思维,为服务注入创新活力,无论是线上便民平台搭建,还是文体活动策划,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巾帼志愿者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展亲子课堂、巾帼维权咨询等服务,用温柔力量传递关怀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社区党支部还为在职党员搭建起服务群众的“实践舞台”,通过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专业帮扶等活动,既让在职党员的专业优势得到发挥,也进一步优化了志愿者队伍结构,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

如今,四支队伍协同发力,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湘南学院社区组织志愿者在湘南苑小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校社共建创品牌 制度保障提质效

“这三本制度文件,是我们志愿服务有序开展的‘指南针’。”在湘南学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副书记董倩菲手持《志愿者管理培训制度》《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和回馈制度》,向记者介绍道。三本文件装订整齐、条款清晰,从志愿者招募培训到服务过程记录,再到激励回馈,形成了一套闭环管理体系,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依托辖区高校资源优势,社区精心打造“党建引领,青春共治,校社共建”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构建校社共建“五个一”模式,推动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深度融合。为给志愿服务搭建更好平台,社区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增设“青年剧场”与“共治学堂”两大阵地:“青年剧场”每月举办文艺汇演、主题晚会,大学生志愿者与居民同台演出,既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拉近了校社距离“共治学堂”定期邀请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开展法律知识、健康养生、技能培训等讲座,年均举办活动30余场,有效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与社区治理能力。​

此外,社区还培育出“戴帽工程劝导员”“周末课堂”“义务维修”“健康义诊”等一批接地气的志愿服务品牌。“周末课堂”由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义务维修”队每月上门为居民检修家电,年均维修电器超200件“健康义诊”活动联合高校医学院师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费体检与健康咨询,这些品牌服务因精准对接需求,赢得了居民一致好评。​

湘南学院社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义务维修家用小电器志愿服务活动

网格服务解民忧 精准帮扶暖人心

“家门口就能看演出、学知识,有事儿喊一声,志愿者马上来帮忙,这样的日子太舒心了!”说起社区的变化,退休居民资柏林满脸笑意。这份舒心,源于湘南学院社区以“党建+志愿”为纽带,编织起的一张覆盖全社区的志愿服务网络。​

为实现服务无死角,社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暖“新”驿站等资源,推行“站点延伸+文明进格”模式,打造“文明实践+”综合服务体,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健康、便民等多元服务。同时,社区创新推行“网格+志愿者”治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组建一支由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的网格服务小分队,搭配大学生志愿者形成老带新服务组合。

服务开展中,社区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线上通过社区微信群、志愿服务平台收集居民需求线下由网格员与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对私搭乱建、消防通道堵塞、充电桩短缺等民生问题,做到“发现即处置、处置必反馈”。针对网格内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空巢及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建立“需求台账”,详细记录每位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再由志愿者根据自身专长“接单”,提供精准帮扶——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照料,为残疾人上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截至目前,社区已为特殊群体提供精准服务超500人次,用实际行动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全国最美’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郭娟表示,未来社区将继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从民生服务向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延伸,同时加强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让志愿精神成为社区的“基因”,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绘就更暖、更美的幸福图景。​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