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为爱读和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10:20:00

陈樟文

爱是什么?我以为,爱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会让你感到幸福快乐,觉得生活充满阳光;爱是一份主动付出,你会不计得失,心甘情愿地为对方提供热情周到的免费服务;爱是一段用心陪伴,你愿意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来陪伴对方,与之一块度过美好的时光;爱是一股精神力量,你能够从中获得强大的能量,激发内生动力,坚定前行步伐,勇敢面对困难,主动追寻梦想,创造美好未来;爱是一串千言万语,爱是一副坚实铠甲……无论父母之爱子女,还是恋人之爱对方,人世间的爱,大抵如此。

为爱而读

女儿璇璇从幼儿园毕业后,入读小学一年级。那天,带她去学校报到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阅读一些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纪实类书籍。

我向Deepeek寻求帮助。它很快便作出了响应,“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世界上最真挚动人的情感之一。纪实类书籍能让我们透过他人的真实故事,深切体会这份爱的深度与多样性。”与此同时,它推荐了一些相关书籍。

如,作家、哲学家周国平的“亲子纪实散文”三部曲。2003年首版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记录他与身患绝症的女儿妞妞共度的一年半时光,充满悲痛与深沉的父爱。2010年首版的《宝贝,宝贝》,记录女儿啾啾从出生到刚上小学的成长故事,书中既有他对幼童成长点滴的细致观察,更有对亲子关系、教育方法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2022年首版的《叩叩》,这是他历时三年创作的,是一本关于男孩养育的真实教子手记,记录了儿子叩叩出生以来的成长故事,展示了叩叩的童心、稚语、奇思、趣事,妙趣盎然。

又如,张贵勇的《我就想陪你慢慢长大——父母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记》,这是一位记者父亲用日记体记录陪伴儿子哲哲的日常,该书注重阅读推广和趣味陪伴。张吉文的《天真的爱》,作者从事社区工作几年期间,利用生活的边角料时间记述的日记,她思考自己与儿子的相处,就亲子教育作了一些探索,有利于激发更多的家长懂得关爱孩子们,促进更多的家庭和谐、欢乐、幸福。此外,还有未来教育工作室的《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等等。

于是,我随机找来《我就想陪你慢慢长大》阅读。发现这本书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的,共230页,18.2万字。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父与子》”,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全情投入的父亲和一个灵动纯真的稚子。作者张贵勇博士是一名记者、作家、阅读推广人,现任职于中国教育报刊社,著有《学生眼中的好教育》《给孩子的童年书》《真正的陪伴》《阅读的旅程》等。

翻开《我就想陪你慢慢长大》一书,阅读题为“有生之年,一心陪伴”的自序,我就被其真挚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我庆幸没有错过孩子的童年,抓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自认为把最好的年华嵌在哲哲长大的一天天里,是我所做的最明智的选择。”“我记录下哲哲的话语与行动,将他童年的生活变成文字,不只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动,不只是为了将之作为一份童年礼物,还有一点私心,那就是我希望自己老了的那一天,回忆往事时有所依,而不是空空如也;我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抓住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关键期,全身心地参与孩子的成长,即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做他们心目中的好伙伴、真朋友、大英雄,一起品味生活的深意、生命的终极目的,去践行好的家庭教育。”我一边阅读,一边感叹,这本书简直太妙了,书页间流淌着爱的故事,文字中弥漫着家的和谐。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籍。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阅读。

美国作家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我前后花了10天时间,逐字逐句地精读《我就想陪你慢慢长大》,生怕错过书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故事。读完,仿佛跟随作者进入了一片充满爱的海洋,我的身心得到舒展,我的情感得以共振。这本书有什么特点,为何能如此打动我?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为它有以下特点:篇幅短,标题新,内容真,情感足,选材小,方法妙,形式活,共鸣多。

篇幅短。该书分为“理解孩子的世界”“爱,是温暖的陪伴”“阅读,培育美善心灵”“学校那些事儿”“孩子也是教育家”5个篇章。在每个篇章中,又设有若干个子主题。一个子主题下边,由一篇篇独立的故事组成。虽然一个子主题篇幅较长,但是紧扣同一主题的故事都很简短,情节也很简单。从字数来看,每个故事的篇幅,大多数只有两三百字,更短的甚至只有一百多字,稍长一点的也不超过五百字。这让文章显得短小精悍,读之丝毫不觉厌倦。

标题新。“那片云像什么”“从前啊,有一个科学家”“生活真是太美好了”“9点50,你必须回来”“小鸟戴钢盔,打一个字”“搞怪的天性”“哎呀,糟了”“艺术小能手”“童言有理”“不经意间被感动”,看到这些文字,你也许会觉得,这不就是一句话或一声感叹吗?可翻开此书,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竟然是文章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有的是书中父子交流时的语录,有的是作者根据故事内容提炼的。它们不讲究工整对仗,未加以美化修饰,却显得新意百出,引人入胜。

内容真。纪实类书籍重在记录真实的故事,其内容基于真实事件或生活经历,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细节性等特点。书中,作者通过一个个具体场景、人物对话、思考感悟,还原了家庭生活的情境。如,“晚上去北师大踢球。到了操场,碰到几个也爱踢球的小朋友。”“周末,哲哲妈带哲哲玩了一次沙画。看哲哲喜欢沙画,哲哲妈出手400大元,给他买了一个沙画台。”“哲哲除了喜欢让我听他说这说那,还爱给我出题,小学一年级那会儿,我经常被考。”这些都是生活的小片段,每一个细节都似曾相识。

情感足。书中记录了父亲陪伴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时间跨度较长,从哲哲上幼儿园开始,直至小学、中学。生活场景较多,有居家时的事情、购物时的经历、天桥上的观景、校园里的学习、博物馆的见闻……每一则故事虽然短小,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父亲的喜爱之意,跃然纸上。文字无声,却洒满了爱意。文章不提爱,句句都是爱。或许由于自己持有同样的情感,所以阅读时,我敏锐地察觉了书中温馨的情愫。这种爱意,就像春天里的太阳,照在身上,暖在心里,回味无穷。

选材小。此书的生活气息很浓,可视感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选材小而精,记录的内容几乎全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素材,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无大而全的泛泛之谈。父子俩骑行时对云朵形状的描述、在公园游玩时产生的发明设想、收看电视公益广告时的感触、晚上猜猜楼道里的坏灯、上学路上倒着坐车、测量卫生纸的长度、报名参加滑雪夏令营、打蚊子扔沙包玩网游、儿子童言触动心灵的瞬间,都转化成了表达情感的载体。

方法妙。在谈到方法时,给我印象最深、收获颇丰的是作者引导儿子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作者是阅读推广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只要孩子享受其中就好。他善于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入手,精心挑选,或在书店购买,或从图书馆借阅,与孩子一块共读了《我等待》《淘气包尼古拉》《走出院子的母鸡》《列那狐的故事》《土鸡的冒险》《窗边的小豆豆》等大量儿童书籍,让孩子逐渐爱上了阅读。甚至他儿子哲哲的感悟,“对了,不爱看书的小朋友可以先看漫画,作为产生读书兴趣的起点”,都成了妙方。

形式活。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书籍也是一样,每个作者有其独到的写法,但轻松活泼的方式往往更能打动读者、受到欢迎。在创作载体上,此书采用日记体方式,作者坚持一事一记,将陪伴孩子成长中有意义的所见、所感、所思、所闻记录下来,做好孩子美好童年的见证者、守护者和记录者。在语言使用上,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简洁自然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叙述清楚,文笔流畅。书中还记载了大量原汁原味的父子对话,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共鸣多。在书中,作者也表达了一些思考和感悟。“父爱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山、是海,是对下一代深切的毫无保留的付出,是注视着孩子渐渐长大。我想,父爱最要紧的,还是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一段旅程、一辙印记。”“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为孩子的成长铺路。”“把哲哲的童年写成一本书,没事时翻看,我也仿佛看到时光倒流,岁月静好。”“父子一场也好,母女一场也好,说到底是一种缘分、一场旅程。”这些话语,触动心弦,给人启发,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张贵勇博士的文字很入心。“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当孩子还小,珍惜时光,一心陪伴;当孩子长大,衷心祝福,任之高飞。”读完《我就想陪你慢慢长大》,我思绪飘逸,久久不能平静。天下父母,不都是如此吗?

为爱而写

教育的意义在于改变。

阅读《我就想陪你慢慢长大》,让我体验到了深深的爱意。虽然并不认识作者张贵勇博士,但我感觉与他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的一些做法竟然不谋而合。

数年前,我也有过与他一样的想法和行动,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那时,我在电脑中建立了一个文档——《孩子,爸妈陪你长大》,也曾写过一些短文。打开重读旧作,过去的美好时光仿佛就在昨日,令人倍感温馨。

时光只会飞逝,童年不会停留。我的孩子泽泽和璇璇正在成长。我也要像张贵勇博士一样,从此刻开始,拿起手中的笔,继续记录孩子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时光和美好的经历。以下分享几篇:

购买托马斯玩具

今早起床后,泽泽再次嚷着要我给他买托马斯小火车头玩具。他记性挺好,也很执着,对自己没有实现的小愿望,不但始终记得,而且为之不懈努力这点似乎很像他妈。

这几年,我调往武汉工作,长期在外出差,在岳阳家中的时间很少。前天,我从武汉回家后,泽泽就跟我讲了几次,说家里现有的小托马斯被一个小弟弟摔坏了,要我给他重新买一个大的,还向我比划了尺寸。但我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打算买,因为他总是看见玩具就想买,经常要买这买那的。

昨天,我和泽泽妈、泽泽一块,陪爷爷奶奶到泰和商场选购取暖器,他仍提出要买托马斯。后来,他们先乘车回家,我独自去逛商城临别前,泽泽还叮嘱我给他买。黄昏时分我到家后,搪塞他没买到托马斯。他没有不乐,倒挺理解似的,劝慰我道“爸爸,你没买到托马斯,肯定是今天去得太晚,商店已经关门了,那我们明天再去买。”他如此一番懂事的言语,让我倒显得不好意思了。

于是,我同意给他买,并提议说,“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先去南湖广场玩,然后再去买托马斯。”他摇摇头,“还是先买托马斯,然后再去南湖广场,或者我们在去南湖广场的路上,看哪儿有托马斯,就先买。”

走在路上,我逗他,“爸爸带你去买托马斯,那你唱首歌给我听,好吗?”“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小家伙很高兴,马上张口唱起了幼儿园老师教的歌。要知道,平常我要他唱首歌,他才不肯呢。

树叶粘贴画

昨天上午,迎着明媚的春光,我和泽泽妈、泽泽三人,一块从尚书山公园出发,路过南湖山庄,沿着南湖绿道,漫步南湖公园。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高兴地欣赏着大自然带来的美景。泽泽却时不时地从路旁的小树上采摘着一些绿叶,攒在小手中,小心翼翼地拿好。

从公园回家泽泽便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找奶奶要一些饭团,然后又找妈妈要小剪刀,一个人坐在茶几边上捣鼓起来。因为我在忙其他事,也没在意他拿着树叶、找来饭团和剪刀做啥。

“爸爸,这小羊粘得不像。泽泽指着茶几上的一堆树叶,转头告诉我。我凑过去一看,原来他正照着一本书上的树叶粘贴画忙碌着,树叶羊粘得像模像样

早些时候,泽泽妈泽泽买了本《全脑开发》(4-5岁版),其中有一页“粘贴画”,上面有一些用绿叶粘贴的图案,如,小鸡、鲨鱼、蚂蚁、兔子、小羊。

泽泽从书上看到了,便记在心上、计划实施,摘树叶、要饭团、剪“零件”,他想自己动手粘贴图画,而小羊图案比较复杂,需要用好几片树叶,还要进行一些裁剪。

泽泽如此用心,我既感到惊讶,也感到高兴,为他较好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感到高兴。“爸爸帮你粘条鲨鱼,这个容易。”我对他说道,随即跑到楼下,摘了几片大小不一的树叶,迅速粘好给他,他很兴奋地当作宝贝一样收好。

可是不久泽泽妈告诉我,儿子生气了。为啥,原来奶奶把的树叶“鲨鱼”当垃圾清理扔掉了。“爸爸,你明天再给我做条鲨鱼。”晚上睡觉前,泽泽恳求我。

今天早上刚起床,泽泽又提醒我,“爸爸,我待会到幼儿园上学去了,你要记得帮我做鲨鱼啊。你回武汉前,一定要帮我做好。”

对他这小小的愿望,我自然没有忘记。中午又摘了一些树叶做了大小两只鲨鱼,放在床头柜里。

晚上,我已到武汉,打电话回去,问泽泽是否喜欢“鲨鱼妈妈和宝宝?”泽泽妈告知,他可爱不释手了,拿着两只鲨鱼,对着书本,瞅瞅看看,并对奶奶说,“别再把我的鲨鱼扔掉,不然我就要生气了,还要你赔。”

你看看这里

泽泽的好朋友到家里来玩。我随口问他:“你学了什么兴趣爱好吗?”“在学钢琴。这是爸妈要我学的,可我不怎么喜欢。”

这时,泽泽抿嘴一笑,向我递来一本书,指着其中的一页说:“爸爸,你看看这里。”我接过书,原来是他爱看的《米小圈上学记》。书中写道:“可是有些父母呢,总希望为我们设计一个完美的未来。可是这未来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感兴趣的事’,我要把它坚持下去。”

多有艺术的建言!此前,我送泽泽到湖南理工学院学习乒乓球,学了将近一年时间。后来,泽泽几次问我还要学多久,能不能不学了?我总以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为由,勉励他继续坚持。殊不知,他对此并无多大兴趣。今天,孩子巧妙地给我上了一课。于是,我决定不再勉为其难。

《你换了新眼镜》

我在北京出差近一个月。今天回家时,发现璇璇已从幼儿园回来,泽泽还没放学。他读初中后,功课增多,放学变晚,每天基本上得6点才能到家。

晚饭时,坐在对面的泽泽忽然问我:“爸爸,你换了新眼镜?”好家伙,这点细微变化都被他敏锐地察觉了,奶奶、妈妈和妹妹却都没发现异样。“是的,换了一副眼镜架,镜片没换。”

之前的那副眼镜架我已使用六七年,镜片才更新一两年。这次出差期间,一只镜腿老化断裂,导致不能正常佩戴。于是,我到北京眼镜城选配了一副新的眼镜架。

新旧两副眼镜架都是半框镜架,上半部分有框,下半部分用一根尼龙线固定镜片。镜框形状和大小一致,唯独镜腿样式有点不同。可即便是这一微小变化,都被泽泽发觉了。必须为他那锐利的眼光点赞。

《老师表扬了三次》

九月一日开学后,璇璇到朝阳小学报到,就读一年级。今天,是她上小学的第三天。下午,我从外地出差回来,见她还没放学,便到学校接她回家。

初秋的太阳依然炽热,我们边走边聊。璇璇说:“爸爸,上课时老师表扬了我们三次,批评了一次。”“老师为什么要表扬你们呢?”“因为我们听话呗,坐得端正,说话声音洪亮呗。”“老师是怎么表扬你们的呢?”“她朝我们竖了大拇指。”“是哪位老师表扬了你们?”“班主任刘老师啦,还能是谁?你又不是不认识刘老师,你有她的微信,还看了她发的通知。”璇璇嘟嘟地说。

“那为什么又批评了你们呢?”“还不是因为有的同学坐得歪歪扭扭,老师不高兴了。”

想买一块新手表

女儿上一年级才几天,今天放学回家后,央求我给她买块电话手表。“班上很多同学戴着手表,我也想要一块。”“小孩子要手表干什么呀?”“打电话,看时间,加好友。”璇璇的声音很稚嫩,但理由说得还很充分。

“哥哥不是给了你一块手表吗?”我指着泽泽小时候用过的小天才电话手表说道。这是泽泽读小学时买的,具有接打电话、实时定位、拍照摄影、音乐播放、微信聊天等功能。用了几年后,表带损坏了,不能佩戴,加之商家发布了新款产品Z8,去年,泽泽便买了一块新的电话手表,把旧手表给了妹妹,并教她使用。

璇璇挺喜欢这块旧手表。时而拿着它听歌,跟着学唱一些歌曲;时而拍照,还学会了制作一些美颜图片;时而发发语音,和她妈妈、哥哥聊天。

“可它又戴不了。”“那把哥哥的新手表给你?”“哥哥自己也要用啊。”“他过几年读高中了,不需要了。”“哥哥的手表是蓝色的,男孩子才喜欢,我是女孩子,要粉色的。”

听到这里,我想,小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小朋友拥有心仪的衣物、玩具、用品,自己也想立马得到。或许不久后我们就得满足璇璇的小愿望了。

《两个哥哥都喜欢》

璇璇的堂哥在岳阳念大学,有时来家里做客。他在的时候,璇璇称其为大哥哥,叫泽泽为小哥哥。

晚上,我陪璇璇睡觉,问她喜欢哪个哥哥。她想了想,回复道:“两个哥哥都喜欢。”“为什么呢?”“没有为什么。”“那两个哥哥各有什么特点?”我继续问。

璇璇一边掰着小手指,一边若有所思地说:“第一,大哥哥爱玩手机游戏,小哥哥不玩,这是一个区别吧。第二,大哥哥大,小哥哥小。第三,大哥哥长得高,小哥哥矮。第四,大哥哥不挑食,小哥哥挑食。第五,大哥哥不生气,小哥哥爱生气。”

璇璇虽小,但平常对两个哥哥的观察倒是挺细致的。他们的特点都被她记在了心里。

《早就跑光了》

今天,璇璇正式开启午托班生活。就读朝阳小学后,鉴于家校相距700多米,起初我们给她选报走读班,由奶奶负责接送,她中午回家吃饭。

然而,受持续高温影响,她俩每天往返数趟,非常辛苦。于是,我们联系一家校内午托班,让璇璇中午在那吃饭、午休。地点离她所在的332班教室仅四五十米。

放学后,我问璇璇:“午托班怎么样?”她说:“班上还有几个同学也参加了午托,一位老师接我们去吃饭。在那还遇见了幼儿园的好朋友陈艺彤,我们一块玩了。”“你午睡了吗?”“睡了一会。”“午托班的老师送你回教室?”“我自己去的。我一醒来,发现同学们早就跑光了。”

望着璇璇说话时的神情,我哑然失笑。在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中,我发现了生活中的小情趣。虽然微不足道,却又十分美好。

《今天太开心了》

下班后,我刚进家门,就听见璇璇大声说:“爸爸,今天太开心了。”璇璇从小就比较喜欢分享,时常主动给我们讲述一些事情。

“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上午下课时,幼儿园的好朋友到我们班的教室找我玩。”“都有哪些好朋友呀?”“黄熹子、朱淇钰、李毅萱。”“她们现在和你不在同一个班了,是怎么找到你的呢?”“我的好朋友陈艺彤告诉黄熹子我在332班。下课后,黄熹子带着朱淇钰和李毅萱,到我们教室找我了。”

璇璇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同学们都爱和她玩。进入朝阳小学后,孩子们被分在不同班级。再次相见,她们都很开心。我也为孩子们纯真的友谊感到欣喜。

《精彩的复述》

璇璇读一年级后,语文老师每天在班级群布置家庭作业,其中之一是,亲子共读20分钟,书籍自选。

吃完晚饭,璇璇拿来一本图画书《到处安家》,让我陪着阅读。书中讲述的是,春天来了,鸟妈妈搭巢做窝,孵出鸟宝宝,鸟宝宝长大后,在花丛中、鹿头上、草地里、荒山坡等处找地方安家的故事。

由于璇璇还不认识几个字,我便一边解说书中的图画,一边念着旁边的文字。书籍比较薄,十分钟便读完了。见阅读时间还不到二十分钟,我便对璇璇说,你能给我讲一讲这本书的内容吗?令我没想到的是,她居然能讲对一大半。

璇璇的阅读生活刚刚起步。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任重道远。我在她的兴趣培养上还要多花时间和精力。

《铅笔可以擦掉》

读幼儿园后,学校开设了绘画课。这让璇璇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简笔画。

6岁生日时,我们在家门口的一家饭店给她庆祝生日。店家赠送她一个笔记本,她非常喜欢,时常拿着铅笔在上面随兴作画。画有长头发的女孩、帅气的小弟弟,还有树木、云朵、荷花,等等。

一天上午,她正拿起铅笔涂鸦。我以为铅笔画有显暗淡,便问:“璇璇,家里买了五颜六色的彩笔。用它作画,不是更漂亮吗?”“彩笔画错了,不能涂改。铅笔可以擦掉重画。”原来如此,我不禁释然。

《透明胶为什么是透明的》

晚饭后,璇璇在客厅做起了手工。忽然,她问道:“爸爸,透明胶为什么是透明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正想凭自己的理解告之,因为透明胶是塑料做的,塑料是透明的,所以透明胶就是透明的。然而,这只是个人臆测,或许并不正确。

于是,我询问Deepseek,得知透明胶之所以透明,主要是因为它的材料不吸收可见光,并且其内部结构不会强烈地散射光线,使得光线能够几乎无阻碍地穿过它。因此,在我们眼中,它就是透明的。获得权威答案后,我再用她能理解的语言作了解答。

好奇心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次回答璇璇的问题,让我也认识到,对于孩子的好奇,我们既不能随便搪塞,也不能想当然,而要认真对待,积极探寻答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她不断探索未知、追寻新的知识。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