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09:48:53
文|王伊亮
沸沸扬扬的预制菜之争,宛如一场没有裁判的混战。众人争执于“传统”与“现代”、“锅气”与“效率”的表象对立,却罕有人追问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人,究竟为何需要餐饮?
孔子有言:“食色性也。”饮食之本,初为生存。饥餐渴饮,无非生物本能之需。肯德基、麦当劳之流所以风行世界,无非将“果腹”一事做到极致——廉价、快捷、标准,恰如工业时代为胃袋准备的完美答案。另一端,则有米其林星级食府,它们不再伺候肠胃,而是供奉味觉与身份,将“食不厌精”演绎为一场感官的奢华仪式。西洋人于此道分工明确,各安其位;我们却仍在预制菜的迷宫中打转,为盘中餐是否出自三尺灶台而争得面红耳赤。
此中分野,实则是人群生存状态与需求层次的镜像。工薪大众、奔波劳作者,所求不过一餐温饱、安全卫生。至于庖厨之内是猛火快炒还是水解复热,并非首要——价格与效率才是王道。然而一旦跃出纯粹生存之阈,饮食便不再是物理性的填充,而蜕变为社会性的表演与情感性的体验。即便自家可泡面果腹,宴客之时却必寻体面馆子,此乃人情之常。倘若明知端出的是预制菜,便觉颜面有损,因这等同于承认情谊的敷衍与交往的贬值。
当下资本狂潮推波助澜,预制菜与连锁餐饮似有席卷天下之势。标准化意味着可复制,工业化预示着高利润,风口之上,猪皆可飞。然风终有止息之时。当科技洪流漫过一切既定轨道,餐饮的生存逻辑或将遭遇根本性颠覆。玄幻小说中的“辟谷”之境,或许并非永不可即的虚妄。倘有一日,一粒药丸、一剂针液便可尽释人体营养之需,食欲成为可被关闭的选项,餐饮业当何以自处?
至彼时,餐饮将彻底剥离其生存必需的外衣,纯粹成为文化的承载体、情感的润滑剂与艺术的表达形式。如同饮茶,早已非为解渴,而是仪式、是品味、是心境。餐饮亦将如此:果腹者亡,赏心者存。那些仅以“填饱肚子”为业的餐饮模式,终将被更高效、更廉价的科技产品取代。唯有那些能唤起情感共鸣、承载文化记忆、提供独特体验的食事,才能穿越时代。
究其根本,餐饮业的真正威胁,从来不在同行竞争之内,而在科技革命之外。正如马车未曾被更快的马车淘汰,而是被汽车取代;传统餐饮的掘墓人,或许正是实验室中那些沉默的试管与药片。此乃降维打击之真义——你恪守行业规则精益求精,他却直接改写规则,使你的世界归于无形。
当吃饱不再成为必需,餐饮的意义或许才真正开始。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