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姗英 彭诗思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6 16:45: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何姗英 记者 彭诗思
当阳光刚刚唤醒清晨,每天六点半,“一二一”的跑步号令伴着欢笑声准时响起,“娃娃跑团”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启晨练,一抹亮眼的蓝色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这个由居民自发组织的跑团,如今已吸引上百个家庭参与。在2022年刚成立的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楠竹社区,9800余住户大多都有自己的“兴趣搭子”。
以“党建+社群”为核心密码,楠竹社区让“生人社会”蝶变“熟人社区”。
阵地共建,编织邻里“兴趣纽带”
“我希望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能有一个舞蹈室,社区爱好舞蹈的居民比较多。”在社区参与式规划设计工作坊上,居民王老师表达着她的想法。
如今建成后的舞蹈室每天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热闹不已,深受大家喜爱。
社区阵地建设是融入社区治理的公共空间,秉承“办公用地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的理念,楠竹社区打破传统治理模式,首创“共创计划”,发动居民全过程参与1910㎡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最终建成集STEM教育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8大功能区于一体的“楠竹堂屋”综合服务平台,不仅精准匹配了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推动居民完成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建设”的角色转变,为基层治理注入内生动力。
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规划与设计工作坊。
围绕“以社群凝聚人心、以活动激活治理”的思路,楠竹社区还精准培育出38个特色社群,覆盖辖区约3000户家庭,形成多元共生的“社群生态圈”。
社群类型“接地气”。从“娃娃跑团”“卷娃先卷自己喜悦读书会”“我们一起看电影”“跳蚤市场”“书画社”等实用型社群,到吹拉弹唱类文化娱乐社群,特色社群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有效激活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参与热情。
活动载体“有温度”。依托每月“社群日”、周三“楠竹下午茶”议事会、年度社区春晚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社群活动;凭借“社群+空间”联动服务模式,与“楠竹堂屋”8大功能区精准对接,让社群主理人成为“社区合伙人”,推动38个社群主动参与空间运营、服务供给和治理决策,形成“社群带动服务、服务反哺治理”的良性循环。
社群活动——萌娃跑团。
有事共议,深化“一核多元”协商
“这个U型防护杆装得好,人车分流,我们出行安全多了!”走在美芙路上的居民对社区的新变化赞不绝口。
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四方平台”和“堂屋议事”机制,楠竹社区积极化解治理难题,打造居民的幸福家园。
堂屋下午茶。
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每季度召集小区党支部、物业、片组邻“三长”召开联席会议,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00多条,年均协调解决和美小区管网改造、增设小区休闲座椅、福天藏郡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民生实事70余件。
同时,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开通“楠竹民声哨”收集民意,线下在“堂屋议事厅”组织多方会诊,成功推进道路移交、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等痛点问题。
“看见身边的小问题被一件件解决,我们的参与有成果,自己也很安心!”居民王奶奶开心地说。
安装U型防护栏后,以往停放在人行道上的机动车没了身影,居民出行更通畅安全。
空间造血,激活可持续共享新动能
在楠竹社区,“公益岗位+主理人”模式正源源不断为社区造血,唤醒居民参与的热情。
“以前小区周边找不到缝纫店,改个裤脚都要跑老远!”便民缝纫主理人张姐笑着说起自己的初心。这位有着20年手艺的老住户,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辟了一方小天地,每裁剪一条裤子只收5元,其中5毛钱直接注入社区基金。
社区陆续打造慈善超市、STEM科普教育中心、“楠竹有咖”等6个特色项目,慈善超市募集20万元物资,社区发展基金筹资13万元,不仅为低保家庭提供帮扶,还创造了20余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用“主理人模式”让居民成为社区真正的主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可持续“造血式”运营。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社群培育为特色抓手,围绕服务为民、管理靠民、治理惠民,多元融合、多措发力,楠竹社区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为民便民利民的“熟人社区”。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