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6 14:37:1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赵小山
暑热渐退,校园重启琅琅书声,株洲市2025年中小学生暑假托管服务同时落下帷幕。这个夏天,株洲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基层治理创新为抓手,瞄准“暑期看护难”民生痛点,牵头多部门联动发力,不仅为千万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更让青少年在托管服务中收获成长。
株洲让青少年在托管服务中收获成长
直击痛点,织密托管服务网
“孩子暑假没人管,上班总惦记着,心都是悬着的。”这是不少双职工家长的共同焦虑。在株洲,双职工家庭占比逐年攀升,超7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看护困扰”——孩子独自在家有安全隐患,送培训班则要承担经济压力与兴趣适配困扰;而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更因缺乏陪伴监管,学习辅导与课外拓展需求难以满足。
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株洲市委社会工作部在2024年探索基础上,于今年暑假前出台《株洲市青少年寒暑假托管服务工作指南》,联合工会、妇联、教育、红十字会等部门,搭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服务架构,设立遍布各县市区96个托管站点(含41个公益站点),巧妙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学校场馆,构建起“15分钟托管服务圈”。炎陵县乡村站点让留守儿童在家门口享服务,醴陵工业园区托管班解企业职工后顾之忧,城区站点则化解“托管远、托管难”困境,实现“哪里有需求,服务就到哪里”。
社区开设普惠托管班
多元创新,打造成长乐园
托管服务不止“看孩子”,更要“育孩子”。株洲从课程设计到办班模式,全方位创新,让暑期成为青少年的成长黄金期。
在课程设计上,“学业+特色+素质”三位一体模式成为普遍选择。学业辅导遵循“作业辅导不补课”原则,荷塘区托管班以“一对一答疑+小组互助”帮学生攻克知识难点;特色课程百花齐放,攸县开设围棋、非遗手工、EV科技体验,天元区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开展职业体验,芦淞区的舞蹈、书法课点亮艺术梦想;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红十字会教急救技能,法治辅导员讲法律知识,石峰区的亲子活动、爱国观影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
在办班模式上,株洲积极创新,探索出三种极具特色的办班路径,切实为群众解决子女托管难题。
其中,“单位内部托管班”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场地资源,为职工子女量身打造“上下班顺路托管”服务。像市人民检察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办的托管班,让职工无需额外绕路接送孩子,极大减轻了家庭照料压力,为职工安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种“联合托管班”则聚焦多家不具备单独办班条件的单位,通过携手合作,依托乡镇(街道)、社区或第三方机构的场地与资源共建托管平台。例如石峰区内,多家中小企业便通过这种联合方式开办托管班,借助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单独办班的成本,同时也满足了企业职工的子女托管需求。
此外,“社区普惠托管班”以社区为核心,紧密围绕居民实际需求,积极协调辖区内企业、学校提供场地支持与水电保障,面向社区居民子女及新兴领域群体子女开放服务。芦淞区建设街道的社区托管班便是典型代表,其凭借“公益免费、课程丰富”的显著优势,不仅切实解决了周边家庭的托管难题,更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精心设计课程,让暑期成为青少年的成长黄金期
民生答卷,温暖千万家
这个暑假,株洲市暑期托管服务累计惠及超1.2万人次学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对家长而言,“早8点至晚6点”的托管时长搭配弹性接送,彻底告别“上班送、下班接”的时间困局。“以前暑假得请假带娃,现在孩子有人管、有学有玩,我们上班踏实多了!”荷塘区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心声。
对学生而言,托管班是充满乐趣的成长乐园。在民进株洲市委会的公益托管中,孩子们通过组装简易电路点燃科学热情;在攸县非遗课程上,亲手制作醴陵釉下彩瓷坯,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学业巩固了、兴趣培养了、视野拓宽了,孩子们的暑假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份成效更赢得社会广泛认可:社区居民称赞其增强邻里凝聚力,教育专家认为“政企社”联动模式可复制推广,媒体盛赞其为“民生服务典范”。展望未来,株洲将持续完善“师资共享库”“课程资源清单”,通过“城乡结对”补齐乡村服务短板,构建长效机制,让“暑期托管”成为常态民生福利,让更多家庭从“看护难”走向“成长甜”。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