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自贸区郴州片区:五年“深改”闯出新天地

胡用梅 曹菲   郴州日报   2025-09-16 10:57:10

一项项制度创新、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企业案例,彰显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以下简称“自贸区郴州片区”)五年来的改革高度与发展热度。

一纸判决提速40%,一宗土地审批时间缩短100余天,一批包装材料每年节省百万成本……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其背后是“郴州智慧”的精准施策与刀刃向内的变革勇气。

五年来,自贸区郴州片区将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精心耕耘,转化为企业获得感的“沃土”,使得优质的营商环境变得可感知、可触及、可享受,切实让企业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信心更加充沛。

企业的痛点,就是改革的起点

过去,企业在涉企、涉外及知识产权诉讼中,常受“同案不同判”的困扰。审判标准不统一不仅影响案件效率和质量,也使企业对纠纷结果缺乏预期。

为破解这一难题,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出“案件审理、监管、评查五步法”(以下简称“五步法”),并在自贸区郴州片区进行试点,打造司法服务自贸区发展的新模式。

“五步法”通过“法律依据检索、类案检索、关联案件检索、证据规则运用、法律规则适用”五个系统化步骤,构建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办案流程和工作方法,持续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与监督,有效提升了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五步法”有效规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确保同类案件裁判尺度统一。2023至2024年,自贸区郴州片区审结重大涉企案件504件,平均审理周期仅21.8天,较其他案件提速40%;涉企案件当事人诉讼服务满意度从2022年的79.9%提升至2024年的92.1%,营造出了稳定、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审批做“减法”,效能做“加法”

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用地审批长期被视为“老大难”问题。在“先批后供”模式下,审批周期冗长、环节繁杂,企业即便拿到土地,仍需耗费大量时间办理后续手续,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自贸区郴州片区推行的“批供同步化”供地改革,突破了这一困境。以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例,自贸区郴州片区通过“六项同步”的创新模式,成功创造了“10天签约,100天过渡厂房第一台机组下线,177天新厂房竣工投产”的郴州典范。

紧随其后,郴州高新区电池产业园项目进一步精简流程,将审批时间从改革前的248天大幅缩减至110天左右,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了30%,园区亩均税收也从20万元/亩跃升至27万元/亩。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加速了企业投产达效,更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小包装里省出“大账本”

对企业而言,成本控制贯穿于各个环节,即便是包装材料也能“挖”出百万级的效益。过去,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在载货过程中,需与货物一同报关、缴税或退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自贸区郴州片区携手郴州海关,创新推出“综合保税区载货非保税包装材料进出区循环利用”模式。台达电子因此获益匪浅,每年可节省通关、仓储及财务成本约100万元。在这一创新模式下,符合条件的非保税包装材料免予报关和缴税,企业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率从40%提升至60%,流转效率加快2天以上,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跨境一锁”解锁通关新速度

在跨境贸易中,湖南与香港之间经广东公路口岸的货物,以往需历经三地多次查验,手续烦琐、耗时冗长、成本高昂。长沙海关联合多部门构建高效联动机制,在自贸区郴州片区试点推行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郴州磐石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石电子”)关务邓倩表示:“以前在广东公路口岸等待查验的时间较长,如今借助‘跨境一锁’,出口时效缩短约50%,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该模式依托先进技术设备和系统,实现三地卡口自动快速核放,企业货物运输时间缩短50%,每车次可节约物流成本800余元,真正实现了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关无缝对接。

五年间,自贸区郴州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成绩斐然:29项成果被纳入湖南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其中13项为全国首创,16项为全省首创。7项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14项成果被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收录。“批供同步化”供地改革成功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五步法”改革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的推介。

这些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台达电子在郴州从300人规模迅速扩展至2600余人,建成三期厂房,2024年产值达到20.9亿元;磐石电子则占据了全省保税维修业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标杆。

潮涌湘南,创新不息。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卫东表示,未来,片区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助力更多企业轻装上阵、破浪前行。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