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6 15:32: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卓萌 通讯员 汪博洋
作为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农业县,澧县耕地资源丰富,秋收时节秸秆产生量大,传统焚烧处理方式给大气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今年来,该县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通过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源治理、餐饮油烟整治等多项举措,全力守护“澧县蓝”。
澧县涔南镇,秸秆打捆机正在田间作业。柏依朴 摄
田间聚焦:秸秆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面对全县秸秆处理难题,澧县科学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建立完善的分区管控制度。各乡镇结合实际探索多元化处理模式,在解决秸秆出路的同时,实现资源化利用。
在涔南镇刚收割的稻田里,收草机、搂草机与秸秆打捆机正协同作业。秸秆被机器吸入、压缩、捆绑成严实捆块,直接运往周边回收企业,转化为饲料实现再利用。该镇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引进的一家秸秆回收企业年处理能力达4万吨,可覆盖全镇5万亩秸秆的处理需求。
小渡口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引入澧县乾创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职推进秸秆综合回收利用。目前该公司配备拖拉机5台、搂草机2台、打捆机2台,日均打捆离田超1000亩。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玉米秸秆打捆离田15000亩,回收利用近5000吨,计划打捆离田率达到95%。
落实秸秆禁烧,关键在于群众的知晓与认同。各乡镇创新工作方法,构建“镇领导班子——站所干部——村居干部”三级联动巡查机制,“日巡+夜查”“定点+流动”相结合,实现火点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借助自编短片、秸秆禁烧版MV、打竹板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宣传,让政策真正入脑入心。
码头铺镇推行“五个一”宣传,一张明白卡、一封信、一本手册、一场屋场会、一次敲门行动,累计入户宣传500余次。金罗镇将民情信息采集与禁烧工作结合,依托211个治理微单元,组织信息员召开“专题屋场会”89场,用方言生动讲解政策,增强群众认同。
城市攻坚:移动源与餐饮油烟精准治理
随着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移动源污染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大气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澧县加强移动源治理,在绕城北线、关心路路口等重点路段设立联合检查点,对过境柴油车进行尾气抽检。全县加快推进老旧柴油车淘汰,开展联合执法,实施限行措施,禁止过境货车在城区通行,最大限度减轻移动源污染。
餐饮油烟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入秋后天气凉爽,夜间餐饮摊点生意兴旺,澧县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成立摸排小组,对餐饮单位详细登记并建立管理台账。
目前,全县已完成重点区域678家餐饮单位的排查,其中636家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占比93.8%,其余42家正在筹划安装。执法人员制定详细巡查计划,定期检查各商户。借助科技手段推进油烟在线监控,对大型餐饮单位实施排放检测,实时掌握排放浓度与净化设施运行状态。对检查中发现的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设施不正常运行、油烟超标排放等问题,依法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进行立案处罚。
此外,执法人员还深入餐饮单位,向经营户发放宣传单,详细讲解油烟污染对大气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危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效提升餐饮经营户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其主动配合油烟治理工作。
经近期治理,群众对餐饮油烟污染的投诉大幅减少,餐饮经营者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从传统秸秆焚烧到多元化综合利用,从单一禁烧管控到系统治理体系,澧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路径,守护了秋收时节的澧县蓝天。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