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2025-09-16 16:22:34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三千年巴陵文脉悠长。岳阳,一座被唐诗宋词浸润的古城。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至今仍在洞庭湖的烟波里回荡。
我是岳阳楼区政协委员李晶,也是用音乐传递家乡文化的‘唱作人’。
文史故事·一湖一楼里的中国精神
矗立于洞庭之滨的岳阳楼,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它不仅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一座活着的文化丰碑。(碑廊,念读李白、杜甫经典诗句)李白、杜甫,都曾来过岳阳楼,这里不愧为文人墨客的打卡胜地。
岳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它临洞庭、扼长江,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素有湘北门户之称,三国时期,东吴都督鲁肃为了西御关羽,北防曹操,便在洞庭湖入长江咽喉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城楼,用于指挥和检阅水军,当时叫作“阅军楼”,这个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经过几个朝代的改建,才有了今天岳阳楼的样子。岳阳楼是纯木榫卯结构,整个建造没有用一颗钉子,看看这楼顶的“如意斗拱”,这就是湖湘匠心的密码!站在这千年古楼上眺望八百里洞庭,真的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李白的豪迈犹在眼前,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呐喊仍在回响。
文化传承·古今交响的文旅融合
岳阳有很多非遗的瑰宝,国家级的非遗还有巴陵戏和洞庭渔歌,我和相关界别的委员们一直在研究,怎样用现代的手法结合传统的文化来焕发新的活力,听一听岳州印记里的巴陵戏,还有重新修整编曲的洞庭渔歌,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血液里流淌的文化。
牢记嘱托·彰显履职担当
岳阳依江傍湖,水,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亲临岳阳,考察了君山华龙码头和城陵矶水文站,勉励要“守护好一江碧水”。
东风湖片区的蜕变是我们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缩影。往日的东风湖是中心城区最大的黑臭水体,如今蝶变成美丽生态河湖,我们委员创作的歌曲《东风湖畔是我家》,作为环保公益歌曲广泛传唱,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幅提升公众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湖畔的西瓜山以前是个破旧的小渔村,经过这几年黑臭水体整治和旧城改造的政策支持,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热闹的集市,定期会有精彩的节目上演,还有美味的岳阳烧烤,很多网红和潮人都会来这里打卡,整个东风湖片区现在都是焕然一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一江碧水,是我们的责任;现在,岳阳域内163公里长江岸线变身为一道春绿秋黄的最美风景线,“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成为一江碧水的生态名片。
朋友们,岳阳的文化就像洞庭湖的水——看似平静,深处却奔涌着敢为人先的湖湘潮。点击屏幕定位,来岳阳楼打卡我的“同款机位”,您也能成为这文化长卷中的一笔。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