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观察头条·牢记嘱托奋进征程丨“半条被子”的温暖,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红色传承新答卷

  湖南日报   2025-09-16 07:48:23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亲临湖南,首站来到郴州汝城沙洲村。五年来,郴州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产业转型突破升级、开放高地加速崛起、生态文明成效显著的蓬勃图景。

即日起,由郴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各主流媒体携手推出“牢记嘱托 奋进征程”系列报道,展现郴州在多方面的突破进展,讲述干部群众奋斗故事,见证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迎来众多团队参观学习。(郴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撰稿丨陈红军 谢 韬 陈淦璋

最生动的课堂在路上。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600余名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开展“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实践。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段段红色往事,如涓涓细流,润泽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五年来,郴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生动讲述红色故事、扎实推动红色教育,着力打造红色品牌,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郴州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红色资源“活”起来

嘉禾县广发镇楚江村,一座清代建筑(“红鹰社”革命活动旧址),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一方“血与火”地下斗争。

2024年7月,嘉禾县文物普查队负责人曾晓泉带队在广发镇楚江村发现该旧址时,当地村民李宇同激动地讲述着父亲李莎青(“红鹰社”创始人)的革命事迹,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当时,因年久失修,该旧址出现了瓦漏、椽腐、墙歪等现象。”曾晓泉介绍。

为保护好这处新发现的红色文物点,嘉禾县委、县政府投入6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并布置了简单的复原陈列。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一批批参观者前来瞻仰。

保护红色资源,守住红色根脉。

郴州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抓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作出批示,先后出台《郴州市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等文件内容。

抓好归档规划、保护修缮、陈展提质,就是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地建设好。

“‘半条被子’的故事,即便讲一千次、讲一万次,我都会饱含深情。”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朱淑华深情地说。她是徐解秀老人的第四代后人。

2024年12月20日,郴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擦亮沙洲村新时代红色地标的实施意见》,市财政设立支持沙洲发展专项资金。

红色沙洲更红,湘南起义旧址群、苏仙区文昌宫(湘南起义军战前动员部署旧址)等革命遗址在精心保护中重焕光彩。

郴州对全市196处红色资源进行建档归档、定性定级,建设全市红色资源数据库,推出“郴州红色地图”。近五年,累计争取国保、省保专项资金共计3900余万元,实施了40余项红色资源修缮保护工程。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郴州大力推进红色场馆展陈提质升级,“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南起义旧址群——汝城会议旧址(朱家大院)等3处红色基地被评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汝城)旧址列入全国第一类红色金融旧址保护名单。

红色基因“燃”起来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共产党所主张的苏维埃与红军,就是你们的出路”“他们那里只有少数人,我们这里有着千百万的工农群众”……

1934年深秋,张贴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五一村的《出路在哪里》文告,犹如一声惊雷,唤起一方工农。

今年5月,在红色沙洲举行的汝城县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行业思政课大赛决赛中,文明瑶族乡干部陈寒鑫以《从一张文告到复兴大道》为题,深情讲述了长征时期《出路在哪里》文告,生动阐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深刻内涵,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这场决赛,185堂思政课赛完,《从一张文告到复兴大道》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从深化红色理论研究到加强红色精品创作,从丰富红色活动开展到加强红色元素宣推,红色基因“燃”起来。近五年,郴州立项红色理论研究课题90余个,举办“半条被子的温暖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学术研讨会,编辑《中国共产党郴州历史(1921-1949)》等红色书籍资料。

这片红色土地,讲好红色故事,讲出绚丽春天。

今年6月,《沙洲的“小树苗”》新书首发式在郴州市委党校沙洲分校举行。作者王琼华在现场深情分享创作故事:“自2020年起,我多次走进沙洲瑶族村,记录这群孩子在红色熏陶中如何茁壮成长。”

“每一朵丁香花,都凝着一颗滚烫的蕊。”今年7月11日晚,郴州首部核工业主题沉浸式舞台剧《丁香花》在“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七一一矿成功首演,生动诠释了核工业建设者“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精神。

湘昆《半条被子》《热土沙洲》、大型民族歌剧《陈家大屋》、湘剧《欧阳海》《夜宿梨山》、大型现代花鼓戏剧《朱德在安仁》、图书《籍贯711》《沙洲的“小树苗”》……一批批具有郴州特色、时代烙印的红色文艺精品力作相继推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红色故事”广泛讲、“红色理论”系统讲、“红色作品”鲜活讲、“红色精神”专题讲、“红色戏剧”深情讲,营造了红色天天见、红色进万家的浓厚氛围。

郴州市2025年“续写‘半条被子’时代新篇”思政课推选展示活动,持续半年时间,全域组织发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功能。

红色优势“强”起来

今年6月5日下午,郴州市委党校“求是”讲堂,话剧党课《五岭逶迤》精彩展演。这堂课分为“斗争”“追寻”“运筹”“相认”“家风”“时空对话”六个剧目,演绎了邓中夏、欧阳毅、邓华、曾志、黄克诚等郴州籍革命前辈的故事。

把讲台搬上舞台,这是郴州办好红色教育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

“懵懂携梦而来,踌躇满志而归。”这是郴州市拥军小学教师巫娑娑参加市委党校沙洲分校教育培训的真实感悟。2021年9月,郴州市委党校沙洲分校正式开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学员4.94万人次。

办好红色教育,发挥红色优势。

郴州创新打造音乐思政课《温暖》《“不朽的功勋——从金银寨到金银滩”》、话剧党课《五岭逶迤》,制作红色专题片、微党课等220多个。

同时,将红色教育精品课纳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电教片学习内容,编撰《郴州红色故事》《郴州红色人物》《郴州红色遗址》三本学习手册,并发放到全市每一个基层党支部。

郴州统筹抓好全市中小学校红色教育工作,将红色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内容,编写《郴州市中小学生红色教育读本》,连续4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红色教育“开学第一课”。

红色研学、红色旅游,放大红色优势,渲染“红得耀眼”。

桂东县沙田镇“第一军规”广场,百余名学生庄严宣誓,青春之声回荡上空。仅去年,沙田镇接待参观研学团队超2000批次,上万人次在此重温“听党指挥、秋毫未犯”的铁律初心。

郴州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湘南起义纪念馆、“第一军规”颁布地、黄克诚故居等18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纳入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目录名单,遴选确定邓华故居、“第一军规”颁布地等11个市级以上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基(营)地,精心打造4条“学习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红色研学经典线路。

郴州明确从今年开始,每年组织近8万名中学生参与红色研学活动。今年4月23日,以汝城县为试点,“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活动正式启动。

青山为印,岁月为证。在红色基因滋养下的这片湘南热土,红色精神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着新时代的赶考路。

(策划:中共郴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郴州日报社、郴州市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社郴州分社、红网郴州站)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