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怀化 懂你如家》特刊⑱| 苗侗茯地好风光 文旅融合谱新篇——靖州探索“+旅游”生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黄欣然 刘湘春 肖扬琳 徐鲁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6 07:18:34

苗侗茯地好风光 文旅融合谱新篇

——靖州探索“+旅游”生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黄欣然 刘湘春 肖扬琳 徐鲁湘

苗侗之地,是歌鼟绕梁、银饰流光的人间仙境;茯苓之乡,是菌香满溢、产业勃兴的希望沃土;林海氧吧,是层峦叠翠、万物共生的自然宝库。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湘西南的一方福地,以其绚丽的民族文化、蓬勃的绿色产业、秀丽的自然风光,向世人展开一幅心驰神往的画卷。

为奏响生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乐章,靖州锚定茯苓、杨梅等特色龙头产业,创新性探索“+旅游”深度融合路径,“康养+旅游”“文化+旅游”“赛事+旅游”三大融合模式同向发力,不仅让各产业在联动中迸发新活力,更让靖州的文旅版图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奏响了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华彩新篇。

飞山景区。

“康养+旅游”,解锁山林间的养生密码

时序七月,岁至秋时,但暑气难消,燥热持续,靖州排牙山森林公园的万亩森林氧吧成为市民、游人消暑解闷的好去处。“行走在参天古树之间,负氧离子爆表,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来自贵州黎平县的游客刘俊洁和家人自驾来此露营,不禁感叹,排牙山实在是太适合城市打工人周末去“班味儿”了。

97座山峰如梳齿般错落排列,造就了这片“排牙”奇观。森林覆盖率高达87.29%,50余种珍稀树种在此生长,野兔、松鼠、麋鹿等野生动物穿梭林间……得天独厚的“森林小气候”,使这里成为“康养+旅游”模式的典范。

2018年以来,排牙山启动国家森林公园自驾车营地建设,依托原始次生林与溪涧景观,打造集徒步、露营、康养于一体的多元体验项目,配套木屋别墅、专业露营基地等设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

靖州杨梅。

一方山乡有一方景致,一方水土育一方产业。作为“中国茯苓之乡”和“中国杨梅之乡”,靖州以两大特色产业为引擎,通过创意融合与深度体验,推动“旅游+康养”消费群体持续壮大,实现康养旅游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今夏,一款名为“茯至心苓”的新中式茶饮风靡靖州,成为游客人手一杯的 “养生标配”。该品牌秉承“茯苓为要,诸药为辅”的理念,以茯苓为主料,配以金银花、百合、枸杞等本地药材,让每一款茶饮都带有茶的清香和药材的本真功效。

靖州茯苓相关饮品。(“茯至心苓”供图)

“茯至心苓不仅是一杯茶,更是地道的靖州味道。”品牌负责人储莹莹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本土药材潜力,推出更多‘古方新做’产品,让更多人领略中医药茶饮的魅力。”

在茯苓科技产业园,游客可亲手参与茯苓采收,感受“采菌东篱下”的野趣;在杨梅采摘园,六月的红果挂满枝头,游人穿梭林间,将酸甜滋味与田园风光一并收入囊中。2024年,靖州乡村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8万群众通过产业联结年均增收5000元,“康养+旅游” 不仅让游客邂逅了健康与惬意,更让乡村百姓尝到了文旅融合的“甜头”。

“文化+旅游”,激活千年苗侗的文化基因

靖州是全国唯一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县,苗、侗等22个少数民族群众占总人口的73.8%。生活于此的少数民族同胞用世代智慧,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1个门类43个项目。

近年来,靖州以“文化+旅游”激活千年苗侗的文化基因,让雕花蜜饯、歌鼟、侗锦、苗绣等非遗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鲜活风景。

盛夏时节,漫步地笋苗寨、岩脚侗寨等古村落,空气里时常飘来青柚的清香和白糖的甜香,这是家家户户在制作雕花蜜饯。这项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手艺在当地已传承千年——将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叶刀雕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经过漂洗、煮沸、腌酿、晾晒等多道工序,清甜入喉的蜜饯便做好了,既可即食,也可泡茶。

“经过不断创新,雕花蜜饯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衍生出茶包、帆布包、扇子等文创产品。”雕花蜜饯怀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艳说,她带着这项技艺及产品参加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雕花蜜饯已成为靖州递向世界的一张“甜蜜名片”。

靖州的村寨大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时而响起的苗族歌鼟、侗族大歌,更是将民族风情唱得婉转悠扬。依托如此鲜活的民族文化,靖州打造“苗侗风情+产业体验”的全域旅游模式,推出《舌尖上的中国》取景地、《爸爸去哪儿》拍摄地两大IP,同时举办杨梅节、梨花节、四八姑娘节、苗年节、苗侗芦笙节、四十八寨赶歌场等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26个传统村落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等消费增长。

文峰塔景区。

而百年文峰塔,则是靖州文脉的另一种表达。这座矗立的建筑,处处透着 “野趣、闲趣、逸趣、清趣”,以儒释道文化为底蕴,走出了 “文化立魂、教育赋能” 的文旅融合之路。每年高考季,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表彰莘莘学子,吸引八方来客。它不仅是旅游休闲之胜境,也是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和中老年团体户外休闲文化之佳地,更是传承文脉、崇文重教的文化地标和精神高地。

“赛事+旅游”,点燃全域旅游的热情

登临飞山,可览靖州全城。这一距县城约1公里的“城市公园”,是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山林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在“赛事+旅游”模式的推动下,已成为点燃全域旅游热情的关键引擎,让赛事成为连接游客与靖州的情感桥梁。

飞山水库。

今年7月16日,600多名选手从飞山款文化广场出发,沿健身步道开展登山健走活动;6月29日,中国体育彩票2025“薪火传承·中国健康跑”首站赛事在靖州激情开跑,经典12公里挑战赛串联茯苓加工贸易中心、飞山景区等城市地标;2024年11月3日,全国400名骑行爱好者逐梦靖州,途经再思广场、飞山景区、马园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等地,尽是靖州的生态与人文之美。

“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蜿蜒盘旋的水泥路直通山顶,非常方便”“飞山简直就是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参赛选手的赞叹,道出了飞山的独特优势——登山石级适度,适合全年龄段参与;5公里盘山公路平缓开阔,既是市民日常锻炼的路线,也是历年登山比赛的主赛道。飞山景区负责人段班武介绍,便利的区位、优越的生态、完善的配套让飞山圈粉无数,仅2025年上半年,景区接待客流量就突破39万人次。

如今的靖州,正以赛事为媒,加快构建体育旅游新生态,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休闲体育、探险旅游、民族体育等项目不断丰富。靖州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举办精品体育赛事,吸引更多活动落户,助力靖州打造 “赛事之城”,让体育激情与文旅魅力碰撞出更多火花。

体验山水之美、感受文化之韵、共享发展之果。在靖州,康养旅游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旅游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赛事旅游让激情与活力充分迸发。昔日的湘西南秘境,如今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态,迎来文旅产业的崭新时代。

本文载于《湖南日报》9月16日特刊T15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陈俊名摄)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