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5 15:34:0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李航
在洞口县高沙镇石榴村,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安康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石榴村妇联就像画中最鲜亮的一抹“巾帼红”,始终以“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为指引,把“桥梁纽带”“得力助手”“温暖之家”的角色做到村民心坎里,成为全村最信赖的依靠。
石榴村妇女志愿者在走访
护佑“一老一小”,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把老人当爸妈疼,把孩子当自家娃护”——这是石榴村妇联刻在心里的承诺。为了让这份温暖覆盖全村,她们牵头组建“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用细碎行动筑牢幸福防线。
对村里的老人,妇联常年开展“情暖夕阳”行动:志愿者每周上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扫庭院、代买物资,传统节日带着慰问品陪老人拉家常;面对监测户刘谋海中风瘫痪、妻子刘春连独自照料的困境,妇联主动送米面油、协调清理庭院,帮她减轻重担。这些年,妇联累计走访孤残老人50余人次,办了6场“重阳茶话会”“春节团拜会”,“姑娘们比亲闺女还贴心”成了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对村里的孩子,妇联打造“多彩课堂”常态化服务:2025年暑假开起“爱心暑托班”,30多场作业辅导、兴趣课程惠及100多个孩子;妇联骨干分片家访80多次,精准摸清留守儿童需求;还联合镇卫生院、司法所开了8场防溺水、防性侵宣讲,发了200多本《家庭保护手册》。“有妇联照看着,娃安全、学习不落下,在外打工特别放心!”村民胡凤兰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务工家长的心声。
石榴村妇女在流转土地上耕作
激活“土地增收”,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土地流转是村里的“增收关键棋”,石榴村妇联主动挑起重担,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做“就业红娘”,让“沉睡的土地”变成村民的“致富田”。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妇联组建“巾帼政策宣讲队”,钻进院落、坐在田埂上用大白话解读政策,8场宣讲会解答120多个疑问;流转过程中全程跟着量地、签合同,每一步都公开透明,“政策讲到心坎里,这地转得踏实!”村民刘序平彻底放下心来。
土地流转后,妇联又牵挂起村民就业:创新“合作社+妇女”用工机制,先和合作社签“优先用妇女”协议,再办4场种植、农机操作培训,80多名妇女学到新技能。村民刘群从“普通农妇”变成“插秧能手”,每月靠农机操作稳赚3000元,“土地得租金,妇联介绍挣薪金,日子太红火了!”截至目前,45名妇女通过妇联帮扶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达1.1万元。
扮靓“家园文化”,让乡村有颜更有魂
既要让村子“颜值高”,也要让村民“精神富”——石榴村妇联从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双发力,让乡村既有靓丽外表,更有深厚内涵。
在扮靓家园上,妇联推出“最美庭院+积分制”妙招:组建“石榴花”巾帼环境卫生服务队,定下“一月一攻坚、一周一晾晒”规矩,每月集中清垃圾、疏沟渠,用“对比图”晒出整治成效,带动村民主动参与;还联合村委会制定12项积分指标,每季度打分,积分能换日用品。如今全村85%农户参与创建,28户评上“最美庭院”,“院里干净还能换东西,妇联办法太好!”村民向双菊笑开了花。
在丰富文化上,妇联成了“带头人”:村秘书袁梅倩牵头组建“石榴巾帼广场舞队”,从10多人发展到30多人,妇联买音响、编《乡村振兴乐融融》等舞蹈,让农闲时光充满欢声笑语;还联合村文化协会《土地流转情景剧》,在村里、镇上演了20多场;更和村书记一起创作村歌《石榴红,我的故乡》,带着村民在田埂拍MV,“唱着自家村歌,看着村里变化,太自豪了!”村民刘长健的话,满是对家乡的热爱。
从护佑老幼的温情,到助力增收的实干,再到扮靓家园、丰富文化的巧思——石榴村妇联用行动赢得了全村信赖。村妇联主席刘茴香说:“我们会继续团结妇女姐妹,让‘巾帼红’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