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3 15:00:02
在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创一代”们逐渐老去,越来越多的“创二代”走到台前。据统计,超过八成的“创二代”不愿主动接班,能够顺利交接并持续发展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正在悄然形成。徐记海鲜创始人徐国华的家族中,7位年轻成员相继进入企业,他们从基层岗位踏实起步,在磨炼中逐步成长,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视野与活力。日前,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场直播探访中,徐记海鲜新一代管理者在客人用餐结束后,系统性分析菜品残留的场景,引发了广泛关注。当晚十点,在长沙徐记海鲜某店内,一位年轻管理者正认真检视顾客用餐后的餐盘,通过细致观察剩余菜品来分析出品质量和顾客偏好。这位年轻管理者,是品牌创始人徐国华的侄子,也是企业品控管理体系中的关键一员。这一幕,不仅折射出徐记海鲜26年来对品质的坚守,更展现了一个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的务实与进化。
“品控洞察”背后的极致追求
“检视菜品残留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我们坚持了26年的产品复盘机制。”徐记海鲜“创二代”徐伟表示,通过对剩余菜品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精准识别出哪些菜品的口味、火候或腌制工艺尚有优化空间,从而持续提升出品质量。
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体现的是徐记海鲜对产品极致的追求。从1999年的一家大排档起步,到如今成长为全国海鲜酒楼领域的标杆品牌,徐记海鲜始终笃信:好吃才是餐饮的根本。
从“被动认可”到“主动发光”
与父辈白手起家、在市场中野蛮生长的经历不同,“创二代”们自起步便承载着一个成熟品牌的期望,这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位年轻管理者坦言:“初期压力非常大,总希望快速获得父辈和团队的认可。”他们所要接手的并非一家初创小店,而是一个已跻身“全国榜首”的知名品牌。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得不好,则容易被视为“辜负期望”。
创始人徐国华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心态,并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他们现在不再单纯寻求我的认可,而是开始基于数据和事实与我据理力争了。”这句话背后,是一场静默而有力的代际过渡与心智蜕变。年轻管理者们逐渐完成了从“为父辈打工”到“为共同事业奋斗”的关键转变,进入了“心里有底,做得带劲”的自我驱动状态。
“网感”赋能“匠心”的新实践
两代人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深刻体现于企业运营的具体层面。
父辈的“匠心”:坚守“供应链是命脉”“产品是根本”的理念,26年来始终坚持“天买天卖”“只卖海鲜不卖水”的务实原则。
二代的“网感”:提出“传播渠道已经变革,我们必须积极拥抱新媒体。”他们推动打造了“鱼鲜人”“苏总”等IP,有不少顾客会专门挑选有“鱼鲜人”门店去消费。年轻管理者们亲自出镜,运营“徐记小当家”等短视频账号,以年轻化的语言和视觉风格为经典品牌注入新活力。
他们的使命并非颠覆传统,而是为品牌赋能——借助新的营销工具、互联网思维和审美理念,进一步放大父辈坚守的产品优势,打赢品牌和用户心智的“新时代战争”。
从“家族管理”迈向“家族治理”的机制创新
如何避免许多家族企业常见的内耗与分歧?徐记海鲜的答案清晰而超前: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传承护航。
创始人徐国华介绍,企业在十几年前就已完成“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并很早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更为关键的是,徐记海鲜制定了被称为“家族宪法”的规范文件,明确规定了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的标准、股权分配机制及决策流程。
“我们从未强制要求,而是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徐国华表示。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反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如今,企业进一步推行“轮值总裁制”,让具备能力的人才都有机会引领企业前进。
这标志着徐记海鲜正从一个传统家族企业,转型为“家族控股、职业管理、现代化治理”的现代企业。
“传承的不是财富,而是一种责任。”徐国华表示,他的责任是推动品牌健康发展,让顾客持续吃到好海鲜,让员工有更好的发展。
吴晓波对此评价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争。” 父辈的战争是打下供应链的江山,而“创二代”的战争,是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出奇,赢得未来消费者的心。
徐记海鲜的传承故事,更像是一场静水潜流的体系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也希望能够为更多正在经历传承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些值得探讨的思路与启发——传承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子女的意愿,更依赖于父辈的格局:敢于放手、善于立规、用制度而非情感去维系企业的长青。
最终,传承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一伙人一辈子一件事”的创业精神与“让人人吃上好海鲜”的企业使命。这条路,他们走得清晰而坚定。(郑佳钰)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