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无悔——采访抗战老兵张汉奇

杨少波     2025-09-13 13:23:57

文/杨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抗战老兵张汉奇,作为湖南省的两名代表之一,有幸受邀参加此次意义非凡的纪念活动。

张汉奇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

张汉奇如今已是93岁高龄,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先后投身抗日战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奔赴朝鲜战场,在战火纷飞中,他荣获三次三等功、两次小功和九次嘉奖,这些荣誉是他英勇无畏的见证。9月4日,张汉奇载誉回到通道老家,听闻消息,我即刻登门拜访,对他进行了采访。彼时,他仍难掩内心的激动,整个人沉浸在大阅兵现场的喜悦与兴奋之中,不住地对我感叹:“天安门阅兵仪式太震撼了,祖国如今这么强大,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

十二岁走向抗日战场

1932年,张汉奇生于湖南娄底桥头河镇大范村。村里八成是张姓人,满是农耕气息。他父母靠薄田维生,家中有三子二女,作为幼子,他童年常随兄姐拾稻穗,听长辈讲古,泥土香与家人笑声是他最暖的记忆。

这份平静在1944年被打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战火蔓延至湖南,警报声撕裂村庄宁静,百姓逃难,田园变战场。同年征兵令下“三男抽一”,张汉奇家父母老病,大哥伤腿卧床,二哥视力差,12岁的他成家中唯一强健者。望着父母愁容与远方炮声,他毅然说“我去”,穿上不合身军装,成湘军最年幼士兵。

经训练,他被分到湘军73军15师48团输送连,和同龄少年扛弹药箱穿梭枪林弹雨。衡阳保卫战让他见识战争残酷:枪炮震耳,硝烟与血腥弥漫,战友不断倒下。一次任务中,他与战友冒炮火抬腹部中弹的重伤员,子弹飞、炮弹炸,泥土埋身,伤员鲜血染袖,他咬牙赶路,终及时送达,医生称“再晚十分钟就回天乏术”。另有一次,他推独轮车送弹药,遇战友与日军对峙且弹尽,他冲上前送弹药,助战友退敌,面对夸赞只羞涩笑称“战友需要就该送”。

从听炮声颤抖到临危不乱,从抬不稳担架到高效送物资,张汉奇在战火中蜕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正在擦枪的他听闻消息,望向消散的硝烟,想起家乡。不久后,他带伤疤返乡,村口老樟树依旧,昔日田间少年已长成坚毅战士,他十二岁走向抗日战场的热血与勇敢,永载民族抗争史册。

抗美援朝:铁血铸就的阻击丰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汉奇返乡成为湘剧武生,练就扎实功夫;1949年6月再次入伍,1951年,19岁的他随64军191师572团3营机枪连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凭出色射击技术成为顶尖机枪手。

近三年战斗中,马良山战役令他印象最深。1951年10月,美军以战机、坦克、重炮猛攻,阵地成“生命禁区”,191师负责阻击援军。将士们依托坑道,炮弹来袭便跃出搏斗,寒夜就挤在坑道取暖。

战役关键时,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火箭弹摧毁敌军工事,士气大振,夺回阵地。美军反扑,深夜派排偷袭,被炊事员发现预警,全连几分钟击退敌人。后敌军突破前沿,191师敢死队持爆破筒冲坦克,机枪连战士浴血奋战,最终阵地上只剩张汉奇与班长,战旗仍飘扬。

经多日激战,191师毙伤俘英美军4400余人,以1600余人伤亡守住阵地,为战役胜利立下战功。

张汉奇的立功证书

退伍不褪色:侗乡奋斗

1953年,张汉奇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1957年6月来到湖南通道侗乡。初来乍到,他先做公路养护工,每月19.5元工资难以支撑家庭。为改善生活,他找到县政府办主任陈志旺,主动申请换高薪工作。

得知搬运队多劳多得但强度极大,张汉奇直言“当过兵、上过战场,再苦也能扛”,果断加入。此后他不分昼夜苦干,主动揽重活,不计较工时。首月便拿到56.5元工资,远超当时县长薪资,他和爱人激动得彻夜难眠。

凭借踏实坚韧,张汉奇从搬运员逐步成长为管理员,后被推举为搬运队队长。在他带领下,搬运队(后改县运输公司)效率大增、经营红火。公司改制后,他又与老伴创办旅社,持续奋斗。

无论身份如何变,张汉奇始终坚守军人本色,不仅撑起家庭,还培养子女成才,孙辈也受其影响积极向上。他用一生诠释“退伍不褪色”,从战场勇士到侗乡奋斗楷模,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灯塔。

热血人生的寄语

93岁的张汉奇,思维依旧敏捷,声音洪亮如钟。回顾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我恳请他结合自己出生入死的经历,给我们和广大青少年留下一些宝贵的寄语。他沉思片刻后,缓缓道出了关乎“读书、爱国、勤奋、感恩”的肺腑之言,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深情。

读书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基,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丰富知识,方能筑牢事业之基。科技强则国家强,唯有坚实的科技实力,才能让国家稳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追求事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天道酬勤,勤奋从来都是通向成功最可靠的捷径;心怀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生活理念与智慧,我们要感恩党和祖国,感恩人民与先烈,感恩父母与老师,更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张汉奇老人的故事,静静诉说着。他的一生与国家命运紧相连,战火与和平中始终守初心。如今鲐背之年的他,过往枪林弹雨、岁月沧桑,都化作眼中的平静从容。他像本厚重史书,每页皆有故事,每个故事都藏力量。告别老人,走在他曾战斗生活的土地上,似仍能触到那不屈精神。他的故事永留心中,激励我们未来遇险阻,也如他般勇敢坚定、无悔前行。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