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16:18:28
李焱婕
湖南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里收藏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合影中美国青年威廉・泰勒与毛泽东主席并肩而立。照片虽已泛黄,却串联起一段跨越80年的真相追寻——这位美国青年泰勒,究竟是谁?
泰勒的身份曾出现不同说法:飞虎队员、跳火车军官、跳伞飞行员、日军战俘。经过记者、纪念馆馆长与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最终证实:他是一名在威克岛被俘的美国建筑工人,逃脱监狱后在中国军民特别是八路军的帮助下抵达延安。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揭开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如此大费周章,真的值得吗?答案就藏在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里。在逃亡中,山东峄县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把泰勒的水壶灌满,并指引方向;在辗转护送中,八路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封锁。若任由失实的信息流传,我们或许会淡忘这些具体的善意:那些递水的陶罐、引路的身影、护路的枪声……
所以,这份求真并非“吹毛求疵”,而是守护历史的“血肉”,更是对历史事实的敬畏与负责。较真一个名字、厘清一个身份,才能守护住“历史不被篡改”的底线。
泰勒的妻子芭芭拉在越洋采访中曾说:“直到生命尽头,他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这份延续一生的情感,也让历史的细节更具温度与说服力。唯有记住这些具体的人与事、这份跨越国界的守望相助,我们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让和平的信念与正义的坚守,扎根在每一代人心中。
责编:李焱婕
一审:李焱婕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