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传统文化·东渡记⑧|贯通湖南的“金石之路”——大阪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湖湘传统文化专场”纪实

    2025-09-12 09:27:05

【开栏的话】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于8月6日至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湘南学院周敦颐研究院院长张京华教授,作为摩崖石刻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在湖湘文化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受邀参加此次文化推介交流活动。新湖南客户端郴州频道与湘南学院交流合作,特开辟《湖湘传统文化·东渡记》专题,拟从张京华教授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此次东渡日本、向世界讲述“湖南故事”的前前后后。

————————————

张京华

湖南的摩崖石刻成点、成线、成片,广泛分布在永州、郴州、衡山、岳麓山等地,文物总量超过3000幅,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的摩崖石刻景群如浯溪碑林、南岳摩崖石刻、岳麓山摩崖石刻、朝阳岩、阳华岩、玉琯岩、月岩、淡岩、月陂亭、侍郎坦、苏仙岭等,大体沿水路交通分布。

来往于湖南的名流学者元结、韩愈、柳宗元、周敦颐、黄庭坚、汪藻、蒋之奇、邹浩、胡寅、杨万里、宋迪、杜绾、徐霞客,来往于湖南的书法家蔡邕、欧阳询、李邕、瞿令问、怀素、米芾、何绍基,等等,都在石刻中留下痕迹,构成“摩崖文学”“摩崖书法”的奇观。

湖南摩崖石刻的分布,在时间上,与仰天湖楚简、里耶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走马楼汉简、走马楼吴简、苏仙桥晋简前后承接,都属于文物文字;在空间上,与湘桂水路重合与对应;与越南使程重合与对应;与潇湘八景重合与对应。这条“金石之路”构成了贯通湖南的珍贵的国际通道。

(湖南文物文字分布示意图)

(湖南石刻分布示意图)

元、明、清时期,越南朝贡使者往来燕京,其中53人留下79部诗文、日记、图册,这条使程长达2000多公里,往返时间2年,其中在湖南的呈现最为丰富、精彩。越南使者不仅详细绘制了往返路程,而且也记载了湘江沿岸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他们创作了大量诗歌,并与湖南士大夫在舟中笔谈交流,纪咏名胜、纪咏山水、纪咏观感,在湖南境内所作诗歌共计700首之多。

越南使者在文化上认同潇湘八景,认同摩崖石刻,模仿创作《潇湘八景诗》《潇湘八景词》,至今浯溪碑林还保留着越南使节阮辉郑怀德、阮登第、王有光、裴文禩五人的5幅摩崖石刻,成为贯通湖南的“金石之路”的真实见证。

(张祖爱教授、张京华教授2004年在浯溪碑林)

阮辉《题石镜诗》署款“乾隆丙戌安南阮辉”,其诗云:

补天渡海实多端,争似山头作大观。洞借余辉光可鉴,花偕剩彩秀堪餐。

月将地影装春轴,水引银章摆素纨。莫谓无心偏徇客,也曾经照古人还。

诗为七言律,对仗整齐。主题咏浯溪镜石,而恰当月明之望日,末句“也曾经照古人还”似平淡而实出新,句首“也”字似轻易而实安稳。其书法厚润,楷中带行,多用异体,足见作者的文字涵养。

阮辉《奉使燕京总歌》又云:

永州奉贽崇祠进香,双流水合潇湘。

布帆风健花墙云低,波心翠影参差。

寒泉认是浯溪三亭,家樽石径留名。

《总歌》为歌行体,每句前八字,后六字,转韵,全篇共四百七十句,颇罕见。

阮辉,河静罗山人,官至吏部左侍郎,其受命出使在乾隆三十年。

郑怀德的浯溪镜石诗署款“越南国谢恩使郑怀德癸亥端阳后题”,其诗云:

地毓浯溪秀,山开镜石名。

莫教尘藓污,留照往来情。

此诗纪咏浯溪镜石,绝句精炼,“往来情”一语兼括越南使臣观光上国之意。其书体楷法精整,端庄厚润。

郑怀德《艮斋观光集》中有此诗,字句全同,题为《题刻浯溪镜石》。

郑怀德,一名郑安,字止山,号艮斋。其先福建人,世为宦族,应举授翰林院制诰,官至吏礼二部尚书,《艮斋观光集》署衔“吏部尚书钦差嘉定城协总镇安全侯”。燕行著作有《艮斋诗集》之《观光集》。《大南实录·大南正编列传初集·诸臣列传八》有传。

《大南实录》载郑怀德于“辛酉”之“明年”,即嘉庆七年,“充如清使”。行到永州祁阳之癸亥为嘉庆八年。

阮登第的浯溪镜石诗,诗前署款“嘉庆九年甲子孟秋”,诗后署款“越南国贡使阮登第题”,其诗云:

出自他山挂碧垠,莹然可鉴一奇珍。明分月魄崖边影,艳对花颜峝里春。

洗去藓尘澄有水,照来妍丑隐无人。华程姑借观光处,阅尽三浯景色新。

诗为七言律,纪咏浯溪镜石,对仗工整,风格清奇。楷书亦娴熟端正。

阮登第,香茶县安和社人,先世姓郑,赐姓阮,官至正营记录,赠金紫荣禄大夫,与子阮居贞、侄阮登盛具为重臣,三人均能诗。

王有光的浯溪镜石诗署款“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孟冬月上浣越南使王有光题”,其诗云:

三吾何事老元君,到处湖山独尔闻。近水亭台千古月,横林花草一溪云。

崖悬石镜留唐颂,雨洗苔碑起梵文。题咏曷穷今昔概,满江烟景又斜曛。

此诗为七言律,纪咏浯溪、元结,“横林花草一溪云”句颇清丽,而末句“满江烟景又斜曛”为潇湘景物写实,亦精妙。其行楷方正刚健而不失隽秀流畅。

王有光,道光二十五年前后任越南国副使。

清人龙启瑞《汉南春柳词》有《庆清朝》一词,序云:“今年冬,越南贡使道出武昌,其副使王有光以彼国大臣诗集来献,且求删订。余以试事有期,未之暇,略展阅数卷而封还之。其中有越国公绵审及潘倂,诗笔之妙,不减唐人。如‘茶江春水印山云’‘画屏围枕看春山’,皆两人集中佳句也。乃录其数十首,并制此词,以寓輶轩采风之意,因见我朝文教之遐敷焉。”所言“副使王有光”即此人。龙启瑞,道光二十一年(1841)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裴文禩的浯溪镜石诗署款“光绪二年丙子立春后三日过浯溪有怀元次山感賦。越南裴文禩作,上谷杨翰书”,其诗云:

道州心事满江湖,借此岩泉漫自娱。颂有颜书传二绝,亭连溪水记三吾。

废兴镜石云光变,醒醉窊尊月影孤。篆壁题诗山欲尽,当年曾识隐忧无。

诗为七言律,纪咏浯溪、元结、颜真卿。对仗整齐,而风格宏放。首句“道州心事满江湖”劈头切入穷达进退之意,末句“当年曾识隐忧无”论《大唐中兴颂》寓意,而指陈国家兴亡。

裴文禩《万里行吟》中有此诗,字句全同,题为《祁阳游浯溪有怀元次山先生感题》。诗后又有长跋,云:“近县城一里,有溪名浯溪,唐道州刺史元次山爱其山水,因家焉。名台曰吾台,亭曰吾亭,溪曰吾溪,有石刻‘三吾纪胜’。凿石为尊,曰窊尊。山腰有片石,高尺余,广可二尺,磨之黑光可鉴,刻‘镜石’二字。次山当国家中否之秋,作《大唐中兴颂》,微寓其意,颜鲁公书之,勒于崖石,人称其二绝。山之前后左右古今诗刻几多于石。”

裴文禩生平,见其与清人杨恩寿合刻《雉舟酬唱集》书首小传,云:“裴文禩:字殷年,号珠江,越南河内里仁府金榜县人,乙卯科举人,乙丑科进士副榜,礼部右侍郎,办内阁事务,充丁丑贡部正使。”

以上五首之外,桂多荪《浯溪志》又载遗失活碑诗刻一首,并云:“此诗系活碑,原置石门,不知何年遗失,作者系咸丰间野鸟使者,名已佚。1982年11月30日,纂者陪老友刘克游浯溪,谈及此诗,我已忘却,他犹能记诵,当即录出,以实此志。”其诗云:

信步闲游浅水边,江山如画景悠然。两三野鸟烟波外,六七人家柳岸前。

红日落残钩挂月,白云行尽镜磨天。安南万里朝中国,暂借口口亭一夜眠。

此外,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均为本土文学研究之最珍贵者。其中如佚名《使程诗集》记载所作《别赠》诗中有句云:“远介梯航恪奉珍,北南还是一家亲。”揭示当日中越文化交流主旨,尤为点睛之笔。

(浯溪总图)

责编:刘家璇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