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刀与粉笔,匠艺育人——记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伍爱华老师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16:11:20

她执抹刀,也执粉笔;丈量墙面,也丈量青春。十六载,她从甲级写字楼走到湘南高铁校园,再把课堂搬进塔山瑶寨,把企业标准写进村居白墙。设计图与乡村振兴同框,匠艺与育人共振——她就是伍爱华老师——一位从知名装饰公司室内设计师转身成为职业教育者的杰出代表。

从设计师到职教筑梦人

2006年,伍爱华从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带着扎实的设计功底进入知名装饰公司历练,快速成长为项目负责人。2008年,毅然投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建筑装饰专业教师,将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有志于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她将企业标准与一线经验融入教学,牵头建设实训基地,开发高铁装饰课程,把“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理念写进专业建设蓝图,开启职教生涯新篇章。

教学相长,精益求精

自踏入教育岗位以来,伍爱华老师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她深知,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实践与应用,因此,她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贴近行业实际。她的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现场工单”。她开发“三真”教学模式:真项目、真预算、真考评。在课堂前,她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自制课件,使教学内容既充实又富有时代感。在课堂上,她实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在课堂后,她更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和项目实践,她指导的学生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理论、七分匠艺

初夏的校园,实训楼楼梯墙面在阳光下泛着新粉刷的光泽。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却因渗漏、脱皮、泛碱而被师生频频“吐槽”。“装饰工程讲究三分理论七分手艺。”话音未落,伍爱华手中的抹刀已轻盈起舞:起灰、找平、收光,一气呵成。在她首创的“问题溯源—工艺解析—实操修正”三阶教学法中,一面病害墙面就是课堂。学员们分组对实训楼楼梯间3处病害墙面进行“诊断治疗”,他们既是技术传承者,又是校园美容师,通过铲除空鼓、涂刷防水、分层抹灰等工序,修复了实训楼部分墙面。这种“教培相长”的教学方式既夯实了学生的技术根基,又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实体发展的专业价值。

艺术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伍爱华老师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2024年暑假,她带领团队赴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艺术的触角延伸至偏远的乡村。在这里,伍老师指导学生们利用专业知识,创作了一系列以农村生活、农人劳作以及汉苗民族和谐共处为主题的公益墙绘。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像是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悄然在村民们心中生根发芽,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此外,她还带领团队通过实地测绘、数据记录,利用BIM、AI技术进行设计,开展旧房改造工作。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乡村特色相结合,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个既实用又美观的居住环境,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十六载春秋,伍爱华从握鼠标到握抹刀,她把企业标准、工匠精神、市场资源全部“焊接”进专业血脉。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艺术与教育完美融合的可能性。

责编:陈昱旬

一审:陈昱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