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的种子!“星火湘遇凤凰行” 团队让科技与红色基因扎根乡村

黄文渊 毛嫣然 唐雅林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11:04:32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文渊 毛嫣然 唐雅林

这个暑假,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选调生中南大学星火计划湘西凤凰支队携手组成“星火湘遇凤凰行”团队,以创新形式搭建起连接校园与乡村的桥梁,让科技之光与团结之火在湘西大地交相辉映。不仅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在数智科普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普及中,勾勒出青春力量服务乡村的生动图景。

数智课堂:让科技从“远方”走进“日常”

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的《我们的数据智能未来》公益课堂上,8到10岁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科技的好奇。这场专为乡村儿童设计的课程,用本土化场景打破了“智能科技遥不可及”的认知壁垒。“以前觉得机器人、无人机都是电视里的东西,今天才知道,张伯伯家的猕猴桃园早就用上无人机了!”“我知道!这是无人机,有四个螺旋桨,它是果农伯伯的千里眼!”五年级的学生抢先举手,引得教室响起阵阵欢呼。

课堂高潮出现在“未来世界设计工坊”。孩子们以分组的形式激烈地讨论着心中被数智点亮的2045年,畅想未来世界在数智引领下的模样。一个男孩兴奋地比画:“早上机器人保姆会轻轻拉开窗帘,阳光‘唰’地洒进来,还有热乎乎的早饭!”旁边的女孩抢着补充:“对!家里还有个‘健康小卫士’,摸一下就知道你舒不舒服!”

这也让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习生卢晨溪深受触动:“在人工智能时代,机械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该只停留在课本和实验室里。我们也能运用AI赋能机械设计,让专业力量更精准地扎根乡土。”凤凰县廖家桥镇选调生王成欢说:“基层推进数智教育,核心不仅是传授技术工具,更要通过教育,建立并呵护他们与家乡的情感联结,引导他们将技术本领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力量。”

团结课堂:让红色基因与民族情谊扎根心底

麻冲乡竹山村的民族团结活动现场,凤凰县女英雄戴钟频的故事让不少孩子热泪盈眶。这位出身名门却毅然投身抗日救亡的湘西女性,用生命诠释爱国精神与责任担当。通过中南大学杨振同学的动讲述,她的故事变得立体而鲜活。“戴阿姨在那样的年代,愿意为大家付出甚至献出生命,她真勇敢。”麻冲乡的孩子满怀敬意

互动环节中,中南大学苗族学子谢宇阳教唱《爱我中华》,孩子们从起初的羞涩轻哼到后来的放声歌唱,最终汇成温暖动人的合唱。在“民族团结树”制作活动中,“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歌词化作孩子们的亲手实践他们写下“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要团结”等寄语,贴在树上,一棵枝繁叶茂的“同心树”渐渐成形。

一位全程陪同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平时给孩子讲历史,他总觉得遥远。今天听了戴钟频的故事,再唱《爱我中华》,孩子突然说‘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一起加油’,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来自中南大学的刘适豪表示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像戴钟频烈士用生命守护家园的信念一样,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去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做民族团结的星星火种

青春接力:让星火微光汇聚成燎原之势

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收到了礼物,但更珍贵的是心中萌发的种子。“我要发明家务机器人”“长大了要像戴阿姨一样保护大家”,这些稚嫩的誓言,成了“星火湘遇”团队最珍贵的收获。

“我们不想做‘一次性活动’,而是要播下可持续的种子。”活动负责人、凤凰县选调生邓志诚介绍,团队已与当地学校达成共识,将定期开展“数智回信”活动。孩子们写下对科技的疑问,中南大学学生通过视频回信解答,形成长效互动。中南大学数智课堂科研组老师则表示:“未来将结合凤凰县需求,开发更多融合红色文化与数智技术的课程,让高校资源真正‘沉’到基层。”

团队表示,将持续在凤凰县开展更多贴近当地需求的活动,让数智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让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中常开不败。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