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2025-09-11 10:02:2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磊
初秋时节,来到平江三市工业园立仁食品厂,只见一座崭新的七层高标准综合楼巍然矗立。
楼内食堂香气四溢,办公室窗明几净,员工宿舍整洁舒适;三层的十万级净化加工生产车间里,机械生产线平稳运转,金黄的豆皮在传送带上整齐排布,淡淡的豆香萦绕鼻尖。
谁能想到,这家年产过亿元的麻辣豆皮企业,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三十年前——一个腿缠绷带的年轻人,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风雨中开启了创业路。

钢针扎骨,地铺起步
时间回到1995年,20岁的彭锦松揣着父母给的2000元启动资金,拖着尚未痊愈的右腿,一瘸一拐地踏上经商路。几个月前的一场车祸,让他大腿骨骨折,医生在他腿骨中植入了一根定型钢针。伤没有养全,但他已经待不住了。
“家乡的小伙伴都外出闯荡,我在家里也待不住了。”彭锦松回忆道,“虽然走路还瘸,但总得出去拼一把。”
第一站是咸宁和武汉,他睡过简易租房的地铺,摆过路边小摊。因腿脚不便,他每天要比别人早起两小时,推着改装过的自行车,到处推销产品。夜深人静时,大腿骨内的钢针总会隐隐作痛。

“那些年踩的坑,比卖的豆皮还多。”彭锦松笑着回望过往。他曾因不懂保鲜技术,眼睁睁看着一批货物全部变质;也曾因轻信他人,险些血本无归。
早期无数的挫折,都成为他创业的积淀。
租赁厂房,回乡创业
2005年,彭锦松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回乡办厂。起初,他租用了一间小厂房,创办了平江县锦松食品厂。
初期工厂规模极小,只有10多名员工,彭锦松不仅要管生产,还得自己开面包车送货。尽管事事亲力亲为,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未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2012 年,彭锦松扩大了经营规模,搭建起相对完善的生产线,正式成立平江县立仁食品有限公司。可现实却未能如预期般顺利,公司销量依旧停滞不前,如何找到突破口,成了他当时最迫切的难题。

直到2015 年,他才找到关键机遇 —— 将目光锁定在“香辣豆皮”这一细分领域。“豆皮植物蛋白丰富、口感独特,当时却没有领军品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彭锦松说。

通过反复试验、调整配方,彭锦松带领团队最终研发出口感香辣可口,有嚼劲的特色豆皮产品。新品一经推出,便打开了市场局面。陆续与多家知名品牌达成代加工合作,自主创立的核心品牌“汨水娃”也成功入驻”零食很忙”量贩系统,工厂销量开始稳步攀升。
逆势拓展,布局线上
2020 年疫情期间,休闲食品行业迎来逆势增长,众多企业扎堆涌入辣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彭锦松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让公司的“泡泡王子”品牌产品成功入选万辰旗下各零食量贩系统,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
2024 年,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但商场瞬息万变,丝毫不能松懈,他敏锐察觉到线上渠道的潜力,全力开拓电商渠道。那段时间,彭锦松密切关注电商发展,一有空就外出学习平台规则与流量玩法。
“老板是我们当中最用功的‘学生’,他的思维总比我们快一步。” 一位老员工感慨道。

“做企业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是彭锦松常挂在嘴边的话。
正是这一习惯,让他在 2023 年提前预判到食品行业监管趋严的趋势,主动升级生产标准,比同行早一年达到新规要求,极大提升了冲击市场的能力,规避了潜在风险。
洪灾献暖,反哺乡邻
2024 年夏季,平江遭遇洪灾,三市镇淡江村受灾严重。
灾后第二天,彭锦松带着员工开着面包车到灾区援助。有些地方道路垮塌,只能徒步把米和油扛进受灾户家里。当得知有两户村民房屋全毁、生活无依无靠时,他以公司名义捐给每户3000元救助金,后又安排捐款10万元用于救灾。
“我也是苦过来的,最懂雪中送炭的意义。”彭锦松说。
新厂投产,扎根家乡
2025年,立仁食品厂扩建,高标准厂房与办公大楼正式竣工投产。曾经的手工作坊已蜕变为现代化食品企业。一路走来,他办的企业始终优先招聘周边村民,早晚接送,包吃包住。一举解决了200多人家门口就业问题。
“三十年前,我拖着病腿从这里走出去闯荡;三十年后,我想让更多乡邻不用离开家乡,就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 站在崭新的厂区前,彭锦松感慨万千。

回望三十年创业路,1995年植入腿骨的那根钢针,不仅支撑着彭锦松走过伤痛,更化作一种精神符号——那份压不弯、打不垮的韧性,那种在困境中始终向前的勇气。

从路边小摊到亿元产值,从孤身一人到带领200多乡邻共同致富,彭锦松用三十年时间,熬出了自己的麻辣人生。
他常对身边人说:“我今年五十岁,仍然感觉人生面临各种不确定和挑战,只不过商海沉浮锻炼了内心不服输的韧劲,就如豆皮这样普通的食材能做出美味,相信平凡的人生也能熬出独特的精彩。”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