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老师是人生漫路里的那束暖光

    2025-09-10 19:47:40

周伟业

人生说到底,是一场孤独的行走。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有时跌倒,有时徘徊,而老师,就是那段路上不期而遇的光。他们不言不语,却静静照亮你眼前的一步,让你相信,远方未必是漆黑一片。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它不在于高声宣扬真理,而在于陪伴你在困惑中静思,直至你自己看见灵魂深处的微光。古希腊哲人柏拉图以“洞穴隐喻”道出教育的本质:不是将真理直接给予,而是帮助人自己转身,直面光明。东方禅宗中的药山禅师,当弟子问“如何能不迷失”时,只淡然答道:“听,那江水的声音。”最深远的智慧,往往就蕴藏在最平常的生活瞬间。多年以后,令你念念不忘的,可能不是某条公式定理,而是高三晚自习后,老师陪你走过的那段夜路。他指着星空说:“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你不必追赶别人的明亮。”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等待。就像春风吹过冻土,冰层之下的种子自会苏醒。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根是苦的,果实是甜的。”但真正有智慧的教育,从不刻意强调苦修的沉重,而是在日常点滴中让你尝到思考的甜。当你第一次真正读懂一句诗、解出一道难题时,那心中的一亮,那豁然开朗的瞬间——光不是从外部照进来的,而是从你自己的心底升起的。老师,就是那个默默为你擦亮火柴的人。

我们常常是在回望时才懂得,老师给予我们的,远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那个总是认真批注你作文中不起眼句子的语文老师,用红笔轻轻划出:“这里写得真诚,这里有光”;那个在你考试失利后拍拍你肩膀的数学老师,坦然说道:“跌倒是被允许的,重要的是你触到了大地。”这些瞬间如一块块拼图,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拼接,最终拼出了你如今的模样:你学会了不轻易否定自己的价值,你开始相信思考的力量,你敢于在众声喧哗中保持心灵的诚实。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优秀的教师,从不企图把你塑造成另一个自己。他们用心守护你独有的天赋,哪怕它暂时还不成形状,还不够耀眼。就像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看。”老师们用心灵的慧眼,看见你独特的光芒,并轻声告诉你:不必成为太阳,做一颗星星也很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教育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它的延续性。当你长大成人,也会遭遇迷茫与挫折。而在某些艰难的时刻,从前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会突然浮现心头,如同远方的一盏灯,依然温热,依然明亮。你这才真正明白,教育传递的从来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追寻答案的勇气;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内在的力量。

你开始不知不觉地,像你的老师那样,在匆忙的世界里保持一份温和,在功利的环境中坚守真诚的价值。你甚至也在不经意间,将曾经接收到的光,轻轻映照给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致敬,也是教育最美的循环。

如今,我常常想起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致良知”的教诲。每个人心中都有内在的光明,教育不是从外注入,而是由内唤醒。老师就是那唤醒光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光照亮学生的光,最后两盏灯一起亮着,彼此独立又相互辉映。这就是教育最诗意的画面: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生命的相互照亮。

这世间从来没有永恒的火把,但确有永不熄灭的暖光。它从一颗心传向另一颗心,从一个时代照亮另一个时代。而你们,亲爱的老师,就是这传光的人——你们站在那里,就是光的存在。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